-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怡-跨世纪的美丽“秦娘”
秦怡:跨世纪的美丽“秦娘”
2015年6月21日,由表演艺术家秦怡出品、编剧并主演的电影《青海湖畔》,在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举办发布会,首次向国内外观众揭开面纱。这部取材于真人真事的作品倾注了秦怡全身心的投入,她不仅以94岁高龄跨年龄演绎60岁人物的“情感戏”,更克服恶劣条件亲赴青藏高原实地完成拍摄。在制作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秦怡与《青海湖畔》的剧组部分演员以“零报酬”参演,力求早日向观众奉献这部“正能量十足”的电影。
中国论文网 /7/view-7230584.htm
“总想再为中国电影做些什么”
《青海湖畔》描写了一位知识女性充满坎坷的一生。气象工程师梅欣怡从早年在苏联求学,到晚年在青海湖畔抛洒热血,把她的生命和青海铁路的建设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她的生命中有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和苏联气象学专家米莎有过一段没有结局的爱情,“文革”的浪潮把她的爱情砸得粉碎;为了建造青海铁路,即将退休的梅工自告奋勇,最后一次上了青藏高原,并认识了金浩,一位高高大大干练强悍的男人,两人从互不理解,到梅工被金浩那为了工作不顾一切的工作劲头所折服。然而,一场特大雪暴突袭而来……
电影《青海湖畔》是秦怡老师的封箱之作,这部倾注着老艺术家全部心血的艺术作品是一部兼具艺术性、思想性和娱乐性的煌煌巨作,将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电影歌曲吟唱的:因为有梦,不怕风雨兼程,即使长路迢迢,千辛万苦,也能无悔一生……
“满头银发,神清气爽”,是秦怡留给当天观众的印象。作为新中国22大影星,她早已是家喻户晓的里程碑式电影人物,然而她并没有停止对电影事业的追求。“我已经有80多年的工龄了”,谈及自己的坚持,秦怡说,“总想再为中国电影做些什么”。 这部《青海湖畔》,秦怡一人包办了出品人、编剧、演员三个角色。说起为何如此专注于这部影片,秦怡介绍说,是被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打动。“我当时是看到一个报道,知道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件,印象很深,好几年都无法忘记,现在终于有机会拍出来了。”
《青海湖畔》以青藏铁路建设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以女气象工程师梅欣怡为代表的一群气象工作者,为做好青藏铁路修建的气象保障工作,解决冻土层等气象难题,在高原上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气象科考工作的故事。为了使故事还原现实,在拍摄之前,秦怡又去青海实地考察,“在那里了解到一些艰苦状态下工作的气象工作者的事迹,我很受感动。当时建造青藏铁路成立了11个专门小组,气象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需要解决冻土难题。在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那时他们每天只能吃罐头,而且是黄瓜、酱菜一些很差的罐头”。秦怡与30岁男演员挑战“感情戏”,生动刻画了一位把毕生献给青海铁路建设的女气象工程师。
攀登青藏高原坚持实景拍摄
《青海湖畔》从开拍之初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位90多岁高龄老人,亲自攀登青藏高原,克服恶劣天气环境,坚持一个月的实景拍摄,人们心中都捏一把汗。秦怡透露,“气候赶不上是最大的难度,太风和日丽的天气不符合片子里的场面,太过恶劣的天气人又受不了。”提及自己的身体状况,秦怡轻描淡写:“我自己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拍摄过程也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吃力,倒是剧组里几个年轻人,反应比我还厉害。有一回拍爬雪山的戏,我记得没有人拉我,我就上去了,那天连药都没有吃,也没什么不舒服。到了山顶,导演让我喘口气,我说为什么要喘气,原来导演是怕我累着,我就假装喘了喘。”
有着抗日战争经历的秦怡,拍摄这些高难度场面,似乎是小菜一碟。“抗战时期在8.13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我在前线做医护工作,抬过担架,背过伤病员,拍戏也和打仗一样,导演喊一声咔,火里也要站,水里也要跳。无论在拍戏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戏拍出来了,就是最大的胜利。”
虽然经历过风雨的“抗日女汉子”并不畏惧演戏中的困难,但拍片过程还是或多或少影响到了秦怡的身体。从高原回来后的第三天,她的一条腿就不能动弹,走路会被自己绊着。去医院一查,原来是腔梗,在家中养了将近4个月,还是没能完全康复。前不久,为了配合剧组的宣传,腿脚不便的秦怡还是在人搀扶下坚持走完了电影节的红毯。在发布会上秦怡表示,“这部电影里有美丽的风景、有饱满的人物,有情感戏,还有正能量,希望大家喜欢这样的电影。”
从艺一生成就斐然头顶光环一串串
秦怡,1922年2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市,祖籍江苏省高邮市。1938年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担任话剧演员,1941年成为中华剧艺社演员。1946年凭借在影片《遥远的爱》中的演出成名。建国后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1950年代因主演《马兰花开》被中国观众所熟知。1957年,秦怡主演了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女篮五号》,该片获得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电影节银奖和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