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戏曲理论的儒释道思想.docVIP

论《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戏曲理论的儒释道思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戏曲理论的儒释道思想

论《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戏曲理论的儒释道思想   【摘 要】汤显祖是中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他在进行戏曲创作的同时,对戏曲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将自己的戏剧理论实践于戏曲创作中,提出许多深刻、优秀的戏剧创作理论。 中国论文网 /7/view-7188198.htm   【关键词】汤显祖;庙记;儒释道;理论   中图分类号:J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14-02   汤显祖是中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他在进行戏曲创作的同时,对戏曲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将自己的戏剧理论实践于戏曲创作中,提出许多深刻、优秀的戏剧创作理论。他既创作剧本,又亲力亲为,有时甚至兼做导戏、剧务等,与戏班演职人员的联系很密切。拥有过人戏剧天赋的汤显祖在不断的戏曲创作演出中获得丰富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积累丰厚人生阅历、学识学问博大精深,形成了拔新领异的戏曲理论精神,“在今天依然可以用来丰富我们的民族艺术宝库”[1]。   一、重视戏剧社会功能――儒家的三纲五常   《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是一篇精炼短小的文章,字数不足千字,是汤显祖应宜黄艺人之邀为兴修清源师庙写的建庙碑文,汤显祖偏偏不拘泥于命题,另辟新径,写成了一篇优秀的妙笔生花的戏曲艺术专论,独具匠心地论述了戏曲的起源、历史、流传、特征、艺术创造与鉴赏等戏曲学的理论,在我国戏曲学史上开启了先河。   《庙记》中,汤氏认为戏剧能“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这是站在儒家的“三纲五常”伦理观点上评论戏曲的作用。对于汤氏的观点,徐朔方评说,《庙记》表面上好像宣扬戏曲万能,实质上这些话只是对轻视戏曲的社会偏见的反击[2]。   就明代而言,曲家就曾纷纷论及戏曲的风教作用。李贽在《焚书杂述》中认为:“孰谓传奇不可以兴、不可以观、不可以群、不可以怨乎?饮食宴乐之间,起义动慨多矣。今之乐犹古之乐,幸无差别视之其可?”。[3]明代人倡导戏曲的兴观群怨的儒家意义,除了文论的传统外,还在于它符合明代当时的要求,对奢华的世风起到纯化的作用。   二、建戏庙拥戏神――佛道家思想交融的反映   戏神信仰是一种行业崇拜,是长期以来民间艺人自发产生的,有着图腾崇拜的特点。戏神信仰仪式中有浓厚的求子色彩,仪式中使用婴儿道具,体现出“戏神”与“喜神”的统一。这种信仰仪式来源于民间生活,植根在世俗民众之中。   康保成考证的民间戏班所供奉的戏神为:“童子爷,戏班供奉的戏神。圆木雕头和身,四肢以木版削成,用铆钉串接肩胯处。头上粘有用头发编成的发辫。神像全长四十六厘米,发辫长十二厘米。演员朝拜时,童子爷呈坐势”[4]。   宜黄戏曲艺人兴修清源师庙并请汤显祖撰写《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以下简称《庙记》),上面记载“食其技者殆千余人”。从明代民间职业戏班的规模来看,约摸二十几人一班。宜黄子弟所供戏神为清源师。《庙记》说:“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西川灌口神,据古代民间传说是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的第二个儿子。《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北宋时京都汴梁城神保观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目最为繁盛……于殿前露台上设乐棚,教坊钧容值作乐,更互杂剧、舞旋”。可见在北宋时,灌口二郎神已和“杂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孤本元明杂剧》[5]中《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第一折,清源妙道二郎真君赵煜,从小跟随师父李班隐于青城山,隋炀帝时,受封为嘉州太守。他骑一匹独角兽,带有神犬,善使金弹和三尖两刃刀。他斩杀为害冷源二河的健蛟之后,又降伏梅山七怪。很明显,清源师的形象由灌口都江堰的创始者李冰的儿子二郎和《西游记》《封神榜》的二郎神杨戬拼合而成。沈?Z《红蕖记》第十八出有差异极小的同样记载。但两者都没有提到他和戏曲有什么关系。   汤显祖的《庙记》中的戏神清源祖师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戏神清源祖师的形象在被誉为我国古老剧种的“活化石”――“孟戏”的祝神中得以延伸和保存。毛礼镁考据并推断刘家班孟戏成立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由村族聘请宜黄班的师傅教习村民而传得孟戏[6]。刘家孟戏供奉的“清源”戏神为一小木偶男子相貌,全称为“西川灌口清源妙道真君”,可见,刘家村的戏神清源祖师是图腾崇拜偶像――婴儿道具的缩影。曾家村的戏神田四郎,学者通过对曾家戏本来龙去脉演绎考证,得出田四郎的最后身份也为“西川路口清源妙道真君”,与古海盐弟子(刘家村戏班)的尊从相重叠,应该视为明清以来古海盐腔戏班艺人在不断地拆分与重组的证据[7]。从流传至今的孟戏祭神中,我们看到了汤显祖《庙记》的戏神具有浓郁的佛道交融色彩。   清源师是人神,人神的来源,有的是由祖宗崇拜衍化而来的俗神,有的是历史上的故事,有的是当地著名人物供而为神者。人神,包括道教神系中的部分尊神、俗神和地方神祗[8],因而,清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