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主体研究.docVIP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主体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主体研究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主体研究   [摘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新增第73条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适用对象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作为一项新出现的刑事强制措施,无疑需要确定监督主体,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保障这一强制措施的顺利实施。目前我国对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主体还存在缺陷,需要将被害人的监督和媒体的监督纳入到监督体系中,建立七位一体的监督格局。 中国论文网 /4/view-7197961.htm   [关键词]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监督主体;被害人监督;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0-0086-03   2012年出台的《刑事诉讼法》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不仅总结了以往法律法规的有益成果,而且还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条款,以适应新时期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创新性规定就是一个具体的体现。新事物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争议,为了保证新生事物在正确的轨道上平稳的前进,就必须确定监督主体。   一、确定监督主体的意义   通过对新刑诉法进行解读可知,监视居住是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则是这一强制措施在特殊情形下的特殊形态。为了防止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这一国家权力被滥用,就必须注入其它力量对其加以监督和制约。监督和制约这一国家权力的权利主体就是监督主体,确定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主体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法律意义。   第一,确定监督主体,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从形式上看,这一强制措施限制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如果不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很容易导致变相羁押的出现,违背《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意图。确定监督主体能够使监督权得以更好地发挥,有效防止超期羁押和刑讯逼供等权力滥用现象的出现,实现保障人权的宪法目的。   第二,确定监督主体,是适应国家新形势的需要。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是新形势下诞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强制措施,与当下“反恐”“反腐”的国家大势相契合。尤其是在“反腐”实践中,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更是为“双指”“双规”提供了《刑事诉讼法》上的法律依据,切实做到了有法可依。作为一项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刑事强制措施,必须有可靠的监督主体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形成完整的监督体系,以保障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顺利实施。   第三,确定监督主体,有利于消除争议,缓解矛盾。要消除争议、协调各方利益,保障这一新生事物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完善监督体系,就必须确定全方位的监督主体范围。监督主体一般是刑事案件的各方利害关系人,刑事案件的处理结果与监督主体的利益息息相关。确定监督主体,能够及时纠正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错误,缓解矛盾,而且能够对遭受利益损失的人员及时进行救济。   二、我国的监督主体概述   我国现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监督程序的主体主要包括法律监督机关、上级决定机关、执行机关、被追诉方和律师。   (一)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   在我国,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有权对所有刑事强制措施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而且,对决定适用强制措施的必要性审查也是由人民检察院发起。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往往力量薄弱,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根本无法有效启动必要性审查程序,为了使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权得以有效保证,法律规定审查频率为每两个月一次。在必要性审查过程中,如发现不当,便可以及时解除或者变更。这样不仅能够促使执行机关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落实到实处,而且也有利于督促办案机关迅速、准确的侦破案件。   (二)上级决定机关的监督   上级决定机关既然有权决定适用监视居住,那么理应有权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三)执行机关监督   根据2012年新刑诉法的规定,公安机关作为刑事强制措施的执行机关,有权对执行中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进行监督,发现不当的,应当及时解除或变更。   (四)被追诉方的监督   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被起诉的一方犯罪嫌疑人往往是承担不利法律后果的一方。新刑诉法明确规定了相关的告知事宜和告知期限,这样的规定使司法信息透明实现了最大化,保障被追诉方充分享有知情权;而且,被追诉方在掌握全面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又可以对监视居住过程中的违法情况进行监督。   (五)律师的监督   律师是法律从业者,在监督程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律师的监督作用,简化了犯罪嫌疑人会见律师的繁琐手续,消除律师进入刑事程序的障碍。同时,在监视居住期间,为律师的会见提供便利,使律师能够提前了解案情并监督强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对于执行不当的,能够及时为当事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   以上五个方面的监督主体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五位一体的监督主体体系。除了明确人民检察院在监督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公安机关和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