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方面知识培训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识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的概念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二次代谢产物 多种霉菌均可产生毒素 已知的霉菌毒素多达300多种 霉菌是真菌的一部分 指菌丝较发达而没有像蘑菇那样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而真菌是一类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有菌丝体或单细胞,以寄生或腐生的方式生存,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生服。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所以,霉菌可随处出现在自然界中,但很多时候霉变的发生并不是肉眼可见的,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当饲料出现发热、变性、结块、变味等现象时,往往预示着霉变的征兆。 低分子化合物,结构非常稳定 耐高温(即使加热到340度也不会被降解和破坏) 可造成动物多脏器及系统损害 具有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 抗化学生物制剂及物理的灭活作用,具有广泛的中毒反应 霉菌产毒的特性 特异性:霉菌毒素的分子结构不同,毒性的差异也很大。例如,黄曲霉B1是常见的一种霉菌毒素,但仅改变分子结构中的一个化学键,其毒性便显著下降; 协同性:多种霉菌毒素同时存在可加重霉菌毒素的毒性; 高效性:很低的浓度,如百分之一(ppm 或十亿分之(ppb 即可产生明显的毒性。 常见霉菌和霉菌毒素的名称 霉菌毒素产生条件五要素: 1、原料生物性因素 即大部分植物原料的生物学属性改变,或品种改良天然抗病力的下降,导致霉菌毒素的产生和污染。例如玉米、小麦、燕麦、大麦、花生等易滋生9-10种霉菌毒素;大米、高粱易滋生4-5种霉菌毒素;大豆、棉花等易滋生1-2种霉菌毒素。目前我国种植的各种玉米尚无抗霉菌毒素品系。 2、原料种植过程中的因素 多大数谷物在田间种植期间如果遇到干旱、洪涝的恶劣气候均会产生霉菌毒素。例如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要经历播种、分叶、拔节、抽雄、灌浆、乳熟、结实等不同阶段,尤其在后三个阶段期间非常容易因天气变化导致在田间发生霉变。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根据毒素污染的阶段将霉菌毒素分为田间毒素和仓储毒素两类。 玉米田间霉感染严重 3、原料收获过程中的因素 谷物未完全成熟、机械磨损,昆虫鼠害损伤等均易造成霉菌毒素污染。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 害虫啃食后的玉米感染杂菌:镰刀菌、青霉菌和曲霉菌等 4、饲料及原料生产储存过程中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霉菌的孢子总是常规存在于饲料及原料之中,等待适宜温度和湿度,进而萌发并代谢出霉菌毒素。因此在饲料及原料的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对温度、湿度的控制尤其关键。通常玉米的水分含量超过14%,饼粕类水分超过12%即非常容易产生霉菌毒素。另外一个常知的因素温度也会让我们产生误解而犯下错误,大部分霉菌繁殖最佳温度是 25~35 ℃,但是人们忽略的是低温0~10℃同样会有霉菌的繁殖,例如黄曲霉毒素在潮热的环境下容易产生,而像呕吐毒素在0℃就可以产生,玉米赤霉烯酮在10℃时就可以产生。因此产自于北方的谷物原料中一样经常含有霉菌毒素的污染,只是霉菌毒素的种类不同于来自南方的原料。 5、饲料销售及使用过程中的因素 饲料厂产品库内堆积、运输到养殖场的装载环节、养殖场的场内存放、畜舍饲喂系统的再污染等因素造成了霉菌毒素的二次污染问题,这也需要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共同重视。 1、霉菌毒素造成机体免疫抑制: 霉菌毒素会损害猪只的免疫器官,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增加疾病感染的机率和治疗的难度,当与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例如蓝耳病、圆环、喘气病共同作用时,损失就会加大。 2、严重的会中毒发病甚至死亡 霉菌毒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玉米赤霉烯酮为类动情激素,直接影响繁殖系统,而在饲料换肉率方面只有些许的负面影响,但不会常出现死亡和淘汰的情形。当猪只食入受污染的的饲料,玉米赤霉烯酮经由肠道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系统中,而这些类动情素足以伤害母猪繁殖器官、抑制公猪繁殖性能。在日粮中,玉米赤霉烯酮浓度低于1ppm时,会引起类似动情激素的作用及雌性化现象。若浓度更高时,则会干扰怀孕、排卵、植床、胚胎发育,进而造成胚胎死亡、流产及新生仔猪存活率低。 玉米赤霉烯酮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分为五个阶段: 选育母猪(未成熟母猪):病变通常仅出现于生殖系统,子宫充血和肿胀,以及粘膜系统的组织变化,卵巢有萎缩现象。容易造成不孕,甚至未达到繁殖日龄的母猪出现假发情现象。 后备母猪(成熟母猪):发情终止,乳腺开始发育,黄体持续发育而呈现假孕现象,造成母猪再发情间隔延长或重发情,使配种人员误判配种时间以及屡次配种失败。 着床及怀孕:此阶段最容易受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出现胎猪及胎盘重量减少,这可能是怀孕期间胎猪与胎盘之间营养的供应发生问题,或是影响胎盘的正常发育,造成分娩后小猪存活能力减低。玉米赤霉烯酮中毒会抑制胎猪发育,若饲料中污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