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保定学院教育系 陶丽苹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教师教育百年 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温家宝 2007年3月5日 一篇报道: 2005年文汇报报道:一个月前美国科学院就如何使美国继续发展提出建议。出人意料的是建议中对特定学科领域只字未提,而是建议政府从现在起培养1万名好老师,在每个老师的职业生涯中再培养1000名好学生,这样美国就有救了。 一、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专门培养教师。他认为:“师道立则善人多,故西国学堂必探源于师范”。“师范小学,尤为学堂一事先务之先务”,随“考选成材之士四十名,先设师范院一学堂,延定华洋教习,课以中西各学,要于明体达用,勤学善诲为指归。复仿日本师范学校有附属小学校之法,别选年十岁内外至十七八岁止聪颖幼童一百二十名,设一外院学堂。令师范生外班教之。比及一年,师范诸生且学且诲,颇得知行并进之益,外院生亦多颖异之姿,能志于学。”(《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这就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第一所近代师范学堂。 二、张謇于1902年在杭州创办通州师范学堂。他在各处场合反复强调创立师范专门培养教师的重要性。他说:“一艺之末,学必有师”,“师必出于师范”,“普及(教育)有本本在师范”,“教育为实业之母,师范为教育之母。”(《张季子九录·教育录》) 三、1902年京师大学堂增设师范馆,并招收师范生79名。此即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也是第一处官办的师范学堂。 四、1904年1月正式颁布施行的“癸卯学制”,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近代师范教育体系,设立初级师范学堂,与中学堂平行,修业五年,培养初等、高等小学教师;还可开设一年或十个月的简易科;设立优级师范学堂,与高等学堂平行,修业四年,培养中学堂及初级师范学堂教师。并规定应选拔“品行端谨、文理优通、身体健全”者,入学后有四个月的“试学期”,“言明毕业后必勉力从事教职”。师范生一律实行公费、规定服务教职的年限。 五、1912年公布实施壬子癸丑学制再次确定设立师范教育体系,专门培养教师。《师范学校令》规定:师范学校一般为省立,也可县立或两县合立,可设女子师范学校,允许私立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为国立,分区设立。全国分直隶、东三省、湖北、四川、广东、江苏等六大师范区,分别在北京、沈阳、武昌、四川、广东、南京等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师范教育受到广泛重视,得到了迅速发展。 六、1922年新学制动摇了单纯依靠独立的师范教育培养师资模式,在师范学校存在的同时,在普通高中设师范科,在高等师范提高程度改为师范大学校的同时,普通综合大学可设教育系或教育学院。其本意可能是扩大师资培养的渠道,提高师资培养的层次和程度。结果,事与愿违,自1923年起,原设之六大师范区的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除北京师范大学外,其余五所分别先后改为或合并为东北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成都大学。其他国立或省立的高等学校内也有陆续增设教育系或教育学院。师范学校大部分并入中学,并且取消了师范生的公费待遇。独立的师范学校急剧萎缩。 在这种形势下,再次引发了教师是否需要专门培养,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有无必要存在的论争。有人提出:“教育并不是什么难懂的东西,”“教育直常识耳”,“知识阶级人尽可师,教育原理原无秘诀。”甚至有人说:“高等师范学校,实是大学及专门学校的赘疣,大可割去。”教育部拟定的《改革我国教育之倾向及其办法》中也说:“大学以农工医为主,并将现行师范教育一律取消。”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上也有“师范教育不应另设专校,以免畸形发展之流弊”的提案。但是,坚持师范教育独立设置,师资必须进行专门培养的主张也很强烈。有人明确提出:“振兴教育,首在养成师资。“欲令中小学教育得等到普遍之发展,非以全力注重于师资之养成不可。”“教育为立国之根本,……全视教师之能否称职。”1928年6月和1929年2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自治会先后向国民党五中全会,北京市大学委员会请愿,请愿书中呼吁“教育乃国家之命脉”,“师范为教育之基础”,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国民政府于1929年4月26日公布《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中明确表示:“师范教育为实现三民主义的国民教育之本源,……于可能范围内,使其独立设置,并尽量发展乡村师范教育”1932年12月,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作出六项关于师范教育的决议,其中规定:师范学校应脱离中学而单独设立;师范大学应合于训练中学教师之目的,以别于普通大学;师范生概不收费。 这场论争对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师范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明确了培养教师应采取以师范教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