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材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第七章 病因学说 Theory of Etiology 关键性问题 ? 中医对病因的认识方法及分类 ? 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 七情的概念及七情内伤 ? 痰饮、瘀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及致病特点 概 述 ? 病因——引起疾病的原因。 ? 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1.询问病因 2.辨证求因 根据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来推求病因。 辨证求因后进而审因论治。 ? 中医病因学说的发展 《内经》、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朱丹溪、王清任等。 ? 第一节 六淫 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风湿顽痹屈能伸。 组成: 独活三钱(9g)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钱(各6g) 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方解: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芍药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风寒湿邪。各药合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 辛润药杏仁、桔梗、细辛、芥子、苏子、当归、石营蒲、远志等30余种, 上燥:桑叶、杏仁、沙参、芦根、贝母、知母等 中燥:麦冬、石解、花粉、玉竹、案皮、蔗浆等 下燥:地黄、白芍、阿胶、龟板、鸡子黄 某氏,心中烦热,正值经来而热渴不已,若潜肺气则大谬,应用复脉法,炙甘草、生地、阿胶、麦冬、枣仁、蔗浆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火郁发之 荆防败毒散,用于疮疡初起,兼有外感之腠理闭塞,邪热怫郁。方用羌活、独活、柴胡、防风等解表取汗以散之,正取其“发”的作用。 普济消毒饮用升麻、柴胡疏散上焦风热,黄芩、黄连清热解毒;泻黄散用栀子清降胃火,用防风发散郁伏之火;清胃散用黄连清胃火,用升麻宣达郁遏火邪 藿香正气水为传统中成药,过去有丸剂,现在又有软胶囊。主要成分为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苏叶、白芷、橘皮、桔梗、白术、厚朴(姜炙)、法半夏、甘草等。 ⑴解暑祛湿:用于外感暑湿引起的发热、胸闷、腹胀、吐泻,常配佩兰、苏叶、厚朴等。鲜藿香解暑力较强。 ⑵和胃止呕:用于湿浊过盛引起的恶心呕吐。配半夏、生姜治胃寒呕吐。 ⑶芳香化浊:用于脾湿胃浊引起的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腹泻等症,常配砂仁、木香。 ? 第二节 七情内伤 ? 第三节 疠气、劳逸、饮食、 外伤、寄生虫 ? 第四节 痰饮 ? 第五节 瘀血 ? 第六节 结石 ? 第七节 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第八章 发病学说 Theory of Occurrence of Disease 关键性问题 ? 中医学发病原理 ? 中医临床发病类型 ? 第一节 发病原理 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包括原病和复发等),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的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 1.邪气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与特点 寒邪—寒证;阳邪(风、暑、火邪)—实热病证;外感—卫表证候等等。 2.邪气影响病情与病位 疫疠—病重;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 第二节 发病类型 第九章 病机学说 Theory of Pathogenesis 关键性问题 ? 中医病机的概念 ? 中医病机学说的特点 ? 基本病机内容 ? 疾病的传变及其规律 ? 第一节 病机学说概述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亦即病因作用于人体,致使机体某一部位或层次的生理状态遭到破坏,产生或形态、或功能、或代谢等方面的某种失调、障碍或损害,且自身又不能一时自行康复的病理变化。 ? 第二节 邪正盛衰 2.虚实变化 (1)虚实错杂 ? 虚中夹实——如脾虚所致水肿 ? 实中夹虚——如邪热炽盛灼津所致气阴两伤证 (2)虚实转化 ? 由虚转实 ? 由实转虚 3.虚实真假 (1)真虚假实 (2)真实假虚 ? 第三节 阴阳失调 一、阴阳偏胜 1.阳偏盛 即阳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偏胜或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的病理状态。 ? 特点:阳盛而阴未衰(或虚亏不甚)的实热证。 ? 机理: 感受阳邪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