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节痛经ppt.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痛经ppt.ppt

痛经 西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而中医传统的病名概念是概括了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本节主要论述原发性痛经的病因和治疗。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发病以青少年女性多见。 继发性痛经是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痛经。其中以子宫内膜异位症多见。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二)临床表现 (三)检查-妇科检查 功能性痛经盆腔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证有阳性体征。 (三)检查-辅助检查 B超、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痛经原因。 详查疼痛的性质、程度是本病辨证的重要内容 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实证 隐痛、坠痛、喜揉喜按——虚证 灼痛得热反剧——热证 冷痛得热减轻——寒证 痛甚于胀,持续作痛——血瘀 胀甚于痛,时痛时止——气滞 临床上痛经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 方歌:参芪四物汤 加减: 可酌加鸡血藤、桂枝、艾叶、炙甘草养血缓急止痛。 伴腰酸菟丝子、杜仲补肾壮腰。 练习题 1.痛经的主要病机是() A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B 气郁不舒,血行失畅 C 寒邪内犯,与血相搏 D 气血虚弱,失于濡养 E 肾气亏损,经血不足 2.下列各项,属于痛经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的是() A 经行小腹胀痛拒按,乳胀胁痛,经行量少,淋漓不畅 B 经行小腹冷痛,喜按喜揉,得热则舒,畏寒肢冷 C 经行小腹疼痛,有灼热感,低热起伏 D 经行小腹隐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E 经行小腹绵绵作痛,经量少,色淡,质稀 3.治疗痛经气血虚弱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圣愈汤 B 举元煎 C 补中益气汤 D 大补元煎 E 归脾汤 * * 一、定 义 若在经前或经后第一、第二天,小 腹轻微胀痛,不影响工作、生活者 不属病态。 二、病因病机 气滞血瘀 感受寒邪 过食生冷 冒雨涉水 久居阴湿 素性抑郁愤怒伤肝 寒凝血瘀 邪伏冲任 经前经期 气血下注 冲任不畅 胞脉壅滞 不通则痛 痛经 经后 经水外泄 冲任暂通 通则不痛 痛经缓解 素体湿热内蕴 感受湿热 湿热瘀阻 禀赋素弱 多产房劳 脾胃虚弱 气血乏源 大病久病 大失血后 肾气亏损 气血虚弱 冲任不足 经后 胞脉失养 冲任更虚 不荣而痛 痛经 经前 冲任气血渐充 荣则不痛 痛经缓解 气血外泄 子宫暂虚 气血下注 (一)病史: 有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为主证的病史,或经量异常、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盆腔炎等病史。 三、诊断要点 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1天达高 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 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 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现象。但 不伴有腹肌紧张或反跳痛。少数于经血将净或经 净后1~2天开始觉腹痛或腰腹痛者。 本病属妇科痛证,腹痛为主症,辨证时应辨识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 五、辨证论治 根据疼痛的部位察病位在肝在肾,在气在血 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病在肝,多属气滞 痛在小腹正中常与子宫瘀滞有关——病在肾 痛及腰脊——病在肾 痛在满下腹——病在脾 根据痛经发生的时间辨虚、实 经前或经行初期疼痛——实证 月经将净或经后疼痛——虚证 本病病位在子宫、冲任,变化在气血,治疗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 ,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治疗分两步: 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及时控制缓解疼痛 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 少,行而 不畅,血色紫黯有块 ,块下则痛减 兼症: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或痛经方 红花 桃仁 赤芍 川芎 当归 丹皮 乌药 枳壳 香附 甘草 五灵脂 延胡索 (桃四枳胡,药五丹附)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 ; 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 兼症:寒实证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或温经散寒汤。 肉桂 小茴香 干姜 当归 川芎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