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隋唐对宦官角色的规范 隋炀帝时期,宦官机构内侍省改为长秋监。长秋监的长官由士人担任,改变了内侍省由宦官主领的局面,此外,缩减了长秋监的下属机构,内侍省下属的内尚食、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局,内侍省改为长秋监后,只领掖庭、宫闱、奚官三署,三署参用士人。内常侍改为内承奉,置二人,为正五品;给事改为内承直,置四人,从五品。宦官的最高任职仅为正五品的内承奉。隋王朝对宦官角色的规范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 魏征便向李世民进言:“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谮,为患特深。今日之明,必无此虑,为子孙教,不可不杜绝其源。” 李世民看完魏征的上疏后,便说:“要是没有魏征,朕从何得此忠言?从今以后,宦官不得充任外使。” 规范宦官角色的措施 第一,控制宦官人数。 第二,规范宦官的职责范围。 第三,限制宦官的品秩地位。 第四,惩治违法的宦官。 控制宦官人数 唐初,多次大量减少后宫宫女的数量。宫女数量的减少,对宦官队伍的规模有一定的影响。 唐末朱全忠尽诛内廷宦官后,罢撤了许多宦官机构及其职权,并迫使唐昭宗下诏规定:内廷宦官“咸视国初故事,以三十人为员,以黄衣,不得养子” 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诏,申明宦官的职责与角色:“(宦官)不任以事,惟门阁守御,廷内扫除、廪食而已”。《新唐书》卷220,《宦者上》。 贞观年间,屡有宦官充任外使,在魏征劝谏的影响下,唐太宗明令:“自今已后,充使宜停” (四)宋元规范宦官角色的措施 1、宋人对宋代宦官职责的评价 2、规范宦官角色的措施 3、对宋代规范宦官角色的评价 4、元代规范宦官角色的措施 北宋宦官的职责 王禹偁声称:宋太祖对待宦官,“止令掌宫掖中事,未尝令预政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7 曾肇炫耀:“(本朝)宦寺供扫洒而已” 宋末元初的史学大师马端临在对比唐、宋两代职官制度的异同时,也认为:“宋代,准内侍所掌,犹仿佛故事” 其实,北宋宦官的职责与唐代相似,绝不仅限于“掌宫掖中事”。当时人吕诲在谈到宦官间题时,指出:“我朝因循前弊尚多,久未更革” 北宋宦官广泛参与政事,但北宋却没有发生所谓宦官之祸,《宋史·宦者传序》将其原因简要地概括为“祖宗之法严,宰相之权重。”先就皇帝方面来说,宋朝皇帝对宦官既信用又抑制。《宋史·宦者传序》称:“宋世待宦者甚严。” 规范宦官角色的措施 (1)、控制宦官人数。 (2)、设立宦官官阶。 (3)、压低宦官品级,限制上层宦官迁转。 (4)、限制宦官活动。 (5)、不许宦官掌机密。 (6)、再就宰执大臣方面来说,他们与宦官既对立又勾结。 (7)、惩治不法宦官 对宋代规范宦官角色的评价 与前代相比,宋代规范宦官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宦官在宋代既有受到皇帝信用的一面,以致他们广泛参预政事并卷入政争,又有受到朝廷抑制的一面,因而其权势再大,也很难象唐代后期那样废立皇帝、生杀大臣。 在汉、唐、宋、明四朝由汉族人建立的皇朝中,宋朝在规范宦官角色方面执行得最为有力,“宦官之祸”最为轻微。 元代规范宦官角色的措施 前世宦者之祸常烈矣,元之初兴,非能有鉴乎古者,然历十有余世,考其乱亡之所由,而初不自阉人出,何哉?盖自太祖选贵臣子弟给事内廷,凡饮食、冠服、书记、上所常御者,各以其职典之,而命四大功臣世为之长,号曰怯薛。故天子前后左右皆世家大臣及其子孙而生之贵者,而宦官之擅权窃政者不得有为其间。随或有之,然不旋蹈而遂败此其诒谋,可谓度越前代者矣 。宋濂:《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 (五)明代对宦官的角色规范 1、朱元璋对宦官的认识 2、规范宦官角色的措施 朱元璋对宦官的认识 “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未尝不为之惋叹。《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其在宫禁,止可使之供洒扫、给使令而已,岂宜预政典兵?汉、唐之祸,虽宦官之罪,亦人主宠爱之使然。假使宦官不得典兵预政,虽欲为乱,其可得乎?” “朕观《周礼》,奄寺不及百人。后世至腧数千,因用阶乱。此曹只可供洒扫,给使令,非别有委任,毋令过多。” 阉宦“善者千百中不一二,恶者常千百。若用为耳目,即耳目蔽;用为心腹,即心腹病。驭之之道,在使之畏法,不可使有功。畏法则检束,有功则骄恣。” (1).宦官不得预政典兵;不得兼文武职衔; (2).宦官不得读书识字;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廷;不得御外臣官服; (3).宦官官品不得超过五品; (4).外廷各衙门官员不得与宦官有文移往来,以杜绝内外勾结,相互作弊。违者一并斩杀,妻子儿女流放二千里; (5).宦官不得心怀恶逆,不得说危害治道的言论,否则凌迟处死;凡知同类中有胸怀二心,谋逆不忠而有意回护者,亦治同罪;知情而不举报者斩首;知情而举报者赏银三百两; (6).宦官在后宫不得相互谩骂;凡肇事而理屈者笞五十;不服主管太监而骂者杖六十;内使骂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