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感网和物联网综述
传感网和物联网综述
大纲
一、硬件技术
1.射频识别技术
2.传感技术/遥感技术
二、网络技术
三、国内外应用实例
四、前景展望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传感网
C02:物联网
C03:射频识别技术
C04:传感技术/遥感技术
C05:无线传感器
原理
K01:电子标签的种类
K02:射频识别技术和遥感技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K03:无线传感器的优点
K04:无线传感网络的优点
K05: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关键技术
K06:物联网的应用范围
K07:物联网和传感网对我国的重大战略意义
正文
传感网,顾名思义,就是由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无线传感器节点在传感网中是以一个群体出现,而不是以单一个体出现的。无线传感器节点间的协同工作是传感网的基础,这种协同工作体现在传感网的自配置、自组织、数据收集、汇报处理以及节点定位、网络覆盖等机制中。
物联网是通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传感器、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 、激光扫描等各种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互联网主要是实现人与人的交互;物联网则不仅可以实现人与人的交互,还可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交互。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连接世界万物的网络。
一、硬件技术
1.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俗称电子标签,是一项利用无线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识别目的的技术。与传统的识别方式相比,RFID技术无需直接接触、无需光学可视、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且操作方便快捷;它还给每个物体在信息世界里提供一个标识,就像互联网中的地址。射频识别系统由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两部分组成。
(1)电子标签的种类
标签的种类有两种:无源标签(如交通卡,特点是距离近、便宜),它只有在阅读器阅读范围之内,才能对阅读器所产生的电磁场发生感应,使其所带的信息数据被读取;有源标签(距离远、昂贵),它自带电源,标签可以通过无线发射模块主动向阅读器发射识别信号。
(2)阅读器
阅读器以非接触式的方式读取标签信息,每秒可以阅读上百单位的标签,并与后台服务器和数据库连接。
2.传感技术/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从广义上讲,就是使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和现象进行信息获取。由于需要适用于远距离目标,所以通常采用无线的或者非接触式的传感仪器。传感器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即能把物理世界的物理量转换成一定信息表达的装置,而这个信息可以是模拟或者数字信号,也可以是一个图像或者数据。如今,感知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如针对地理、环境的卫星遥感;针对医学健康的超声波、X光成像等。
无线传感器是一种集成了传感能力、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能力三个主要模块的新型仪器。它自带的处理和存储能力可以支持多种应用场景,并具有快捷部署的优点:即节点自配置、节点间协同工作、对部署环境自适应。
对比射频识别技术和遥感技术,二者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把信息从物理世界提取和转换到信息世界的技术;而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使用射频识别技术,标识被附着在物体上,这样信息的源头在物体上;而在传感技术里,信息是由传感器感知产生的。
二、网络技术
虽然遥感仪器都使用无线和非接触式的探测、感应技术,但是其后台系统往往还是采取布线的方法来连接信息收集终端和信息处理分析系统,传感器作为遥感仪器的终端测量装置也通常使用有线的方式和其他部件连接在一起。在这些系统里,一般都有确定的用途和使用机制,即在遥感系统里,它们所提供的信息以及信息的用途都是确定和不可变的,一个遥感系统往往只能为一个单一的探测目的工作。
随着因特网的兴起,无线通讯被广泛使用的同时,无线传感器也渐渐地在应用和科研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无线传感器是一种集成了传感能力、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能力三个主要模块的新型仪器,并通常由供电模块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无线传感器具有体积小、成本低、部署灵活等特性;而且无线传感器自带的处理和存储能力可以支持多种应用场景;使用无线通讯也使得无线传感器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灵通,使它们的协同工作变得可能。无线传感网络具有无需固定设备支持、可以快速部署、易于组网、有效降低大规模布撒成本、不受有线网络的约束等优点。它是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延伸,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其中孕育了巨大的创新空间。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关键技术主要有:
(1)自配置(Self-configuration)
无线传感器节点需要具备自行配置的能力来应对大规模的部署,包括对地址、网络连通、网关等信息的配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仓储成本的控制策略123.ppt
- 仓储配送管理课程设计(徐建)0414.doc
- 仓库主管、仓库经理述职必备PPT-仓库经理的个人能力_仓库经理的关键成功因素.ppt
- 仓库设计PPT.ppt
- 仙林镇小学课题研究.doc
- 仙剑英文介绍PPT.ppt
- 代文科室会幻灯.ppt
- 仙居恩施ppt.ppt
- 以件为单位档案整理培训PPT课件.ppt
- 以信息化破解课堂教学危机.ppt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