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知识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8、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及不同防护要求,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必须了解防护用品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考虑使用寿命,及时进行更换; * 9、教育培训 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接受职业卫生相关培训; 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毒物检测与质量保证 * 职业病与职业危害 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将职业病定义为: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 职业危害的来源 第一类: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它是引起职业病最为多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如苯系物、铅、等)和生产性粉尘(如砂尘、煤尘、石棉尘、金属粉尘、有机性粉尘等)。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波、微波、激光等)不良气象条件(如高低温、高湿、高低气压等)。 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第二类: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第三类: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 识别内容 * 职业病分类 1957年我国首次发布了《关于试行“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职业病确定为14种。 1987年调整增加到9类99种。 2002年,为配合《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原卫生部联合原劳动保障部发布了《职业病目录》,将职业病增加到10类115种。 2013年12月修订印发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修订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由原来的115种职业病调整为132种。 * 10大类共132种法定职业病,包括: 1、职业性尘肺及其它呼吸系统疾病19种; 2、职业性皮肤病9种; 3、职业性眼病3种; 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5、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 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 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8、职业性传染病5种; 9、职业性肿瘤11种;  10、其它职业病5种。   * 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 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2、有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劳动者)。 * 职业病危害因素 粉尘:是指直径很小的固体颗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天然生成,或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为原因而生成。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在内的多种肺部疾患。 *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生产性毒物: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中间产品、成品、辅产品、夹杂物或废气;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 生产性毒物可以固态、液态、气态、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 涉及物料; 工艺水平、工艺过程与物资转化; 设备布局与交叉影响; 防护设施措施;  危害筛选 用量大、挥发性高、毒性高、危害性大; 出现几率多、浓度或强度高; 接触人员多、机会多; 有限值有方法; *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范围 安监总厅安健[2014]39号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 第13条 1?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 2?国家(或国外)已颁布职业接触限值的 3?国家已颁布相关职业卫生检测标准方法的 4 其他可能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 其他可能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 ?国家卫计委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冻伤-低温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 》 肝脏毒物:十硼烷、三硝基苯甲硝胺 ?《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 》 接触苯基酚和烷基酚的工种发生的白斑 倒班制、职业紧张、 人机工效学、强迫体位、 不良通风、微小气候 * 典型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 电子行业 铅、二氧化锡、有机溶剂、噪声、高温等 清洗,使用酸、碱或有机溶剂,个别使用二氯乙烷、二氯甲烷、三氯乙烯、正己烷、酒精、异丙醇、丙酮等有毒溶剂进行清洗 * 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2 机加工 原料:工件,乳化液、切削液(润滑) 生产工艺:车、铣、刨、磨、钻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