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揭露性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口
浅析揭露性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口
浅析揭露性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口
一、我国揭露性报道的起源及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西方新闻界改革的影响,我周媒体开始寻求多方位、多角度的发展方向。西方媒体蓬勃发展的调查性新闻对转型中的我国媒体造成了巨大影响,我国媒体的扒粪运动由此开始。这一改变的重要标志就是各类调查报道类栏目的争相设置。1993年《东方时空》的问世、1994年《焦点访谈》的推出、1996年《新闻调查》的创办,这三个里程碑式栏目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媒体的改革的迈步。《财经》、《南方周末》等刊物相关栏日的成功设置也标志着调查性新闻成为中国新闻报道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调查性报道的界定,至今都存在着争议。我国学者普遍比较认可的定义有两种:第一种从调查手段上区分:认为只要采用了深入调查的工作方法的报道就可以称为调查性报道;第二种则是西方学者的界定:认为揭露性报道题材是调查性报道的主要特征,只有披露被隐瞒的内幕消息的深度报道才可以被称之为调查性报道。而我国的新闻界更倾向于第二种界定。《新闻调查》栏目制片人张洁认为,调查性报道要满足三个要件:第一,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和事件:第二,这样的行为和事件被掩盖;第三,记者独立展开的调查,而非他人的调查行为和结果。另外,调查性报道的核心特征有三:一是捍卫公众利益或公民权利;二是揭露黑幕;三是记者独立调查。揭露性报道从而成为我国调查报道类新闻中的重头大戏。
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靠着成功的揭露性报道,《南方周末》在业内迅速崛起;《财经》在证券市场一夜走红;《焦点访谈》直接进入国家领导人的收视视野,闻名海内外hellip;hellip;受这些成功事例影响,我国新闻媒体涌现了一大批揭露性报道,数量巨大,但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其质量却参差不齐,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二、揭露性报道对社会的正面影响
在我国揭露性报道兴起、新闻媒体改革初期,揭露性报道迅速发展,成为国家从公众利益出发,实现舆论监督,用新闻报道的方式揭露社会弊病、腐败的一柄重锤。
2001年2月,被称为中国的林肯middot;斯蒂芬斯的我国著名揭黑记者的王克勤凭借一篇《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的调查性报道在全国证券市场引起轩然大波。该报道揭露了兰州证券黑市通过坑蒙拐骗等手段,狂揽数亿元,数万名不明就里的中小投资者将自己的血汗钱都投进了诈骗者的无底洞。报道一经发布就引起当地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方努力下,猖獗一时的兰州证券黑市最终被彻底取缔,为中国证券市场狠狠的抖了一抖灰。而后,王克勤相继发表《公选劣迹引爆堡子黑幕》、《甘肃回收市场黑幕》等重磅作品,无一不在全国范围引起轰动。仅2001年,因王克勤的调查报道被送进监狱吃上牢饭的人数就高达一百六十多人。
2003年,由《南方都市报》首次披露,因新浪网转载而升级为全国性新闻,而后由《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介入调查报道,最后引起《中国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的高度关注的孙志刚事件,也是新闻媒体通过深度调查后公开报道,实行媒体舆论监督职责的标志性事件。
2003年3月17日晚,在广州某公司打工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前往网吧的路上,因缺少暂住证,被警察送至广州市三无人员(即无身份证、无暂居证、无用工证明的外来人员)收容遣送中转站收容。次日,孙志刚被送往一家收容人员救治站,3月20日,孙志刚于这家救治站死亡,经调查,孙志刚的死因是受他人殴打致死。在孙志刚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后,许多媒体详细报道并曝光了许多同一性质的案件,使得社会各界掀起了对于收容遗送制度的大讨沦。6月22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公布,自此,从1982年5月12日发布以来,实行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这一事件的后续发展不仅对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揭露性报道对国家、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巨大影响。
事实证明,在一系列黑幕事件的揭露和曝光中,揭露性报道在社会责任的履行、自身职能的发挥方面起了_jlsquo;分重要的作用。揭露性报道令社会丑恶现象曝光于大众,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稳定社会秩序、打击贪腐犯罪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揭露性报道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时至今日,优秀的揭露性报道作品不知凡几,从其后续影响看,揭露性报道有助于社会公共道德建设和社会文明、法制的发展是不可否认的。然而自兴起到快速发展至今日,揭露性报道同时也显露出不少弊病。
1、泛滥的揭露性报道影响媒体的公信力
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与此同时,我国的媒体也与时俱进,渐渐走上商业化与市场化的道路,开始注重经营,以争取读者关注来维护媒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