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上.doc.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年上.doc

精 读 篇 目 惠崇《春江晓景 》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轻松注解】 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 所做的题画诗。 晓:早晨。 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 芦芽:芦笋。烹调河豚时 ,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 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开心赏析】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快乐体验】 1、这是一首题画诗,你能给它配上漂亮的图画吗?拿起你手中的笔,开始你的创造吧。 2、我国各地都有独特的饮食风俗,请你查一查,找出相关内容与同学交流。 精 读 篇 目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轻松注解】 华:即花。芳华,芬芳的鲜花。 初:刚刚,有怨春来过晚、花开太迟之感。 惊:惊讶。???? ????庭树:庭,指天井,小园子里的树。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故:故意。 【开心赏析】 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作者怀着对春天的盼望之情,写下此诗。 真正的春天虽然还未来到,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纷纷扬扬,自己妆点出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没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 【快乐体验】 1、这个寒假下雪了吗?如果下了,那么当你看到雪景的时候,你想到了什 么?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好吗? 2、收集一些关于描写雪景的诗句,比较一下与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之处? 3、在朗读之前请你仔细想一想,作者在写这首诗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你能 试着读出作者的感受吗? 精 读 篇 目 菊 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轻松注解】 九月八:九月初九重阳节,也称菊花节。 杀:凋零。 透:浸透。 甲:盔甲。 【开心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在《全唐诗》中为“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传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押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 “待到”那一天又怎样呢?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