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影响因素 1、温度影响 温度每上升10 ℃,氧化速度便增加一倍。 2、光线影响 光线的波长和照度会影响油脂的氧化。波长短,能量高 的光线促氧化的能力强。 3、氧气浓度影响 降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能抑制油脂氧化。 三、油脂储藏方法 1、常规储藏 密闭、低温(15℃以下) 2、添加抗氧化剂储藏 天然:VE、Vc;人工:BHA、BHT、PG、TBHQ TBHG(特丁基对苯二酚)效果较好,植物油使用 量0.01%~0.03% 3、充氮气储藏 四、日常管理 1.防日晒 仓库周围种树,库房门窗要遮盖密闭,减少高温影响。桶装油品露天储存较库内储存容易酸败,有较高的酸价与过氧化值。 2.防潮湿 干燥天气可适时对库房通风干燥,雨天不开盖检查。 3.防氧化 随时旋紧桶盖,减少不必要的换桶。 4.防感染 注意工具清理,最好能做到专仓专用,不要用检查过酸败油品、工业用油的工具去检查好油。 检查项目包括: 1 色泽:颜色清晰透明,滋味正常,没有异味者为好油。如颜色变深,浑浊不清,涩口,发酸或有其他异味者,为变质油。 2 油脚:油脚黏稠发黄,说明油中的磷质和杂质多,应立即清除油脚。油脚颜色发白并有异味者,为酸败现象,有时会出现臭味或凝块,应立即倒桶分离。 3 水分:将玻璃管提起后,如发现有水泡,表明水分多;如有似肥皂水状的白色沉淀,说明水分较高,且油脂已发生变质,应迅速处理。 5.质量检查 环流熏蒸:借助环流风机和管道与熏蒸环境形成环流回路,强制磷化氢气体在粮堆内流动,使其在短时间内达到均匀分布的熏蒸技术。 包括:施药装置、环流装置和磷化氢检测装置 (四)低温储粮技术 自然低温和人工制冷 1、自然低温储藏 仓外自然冷却:适于包装粮,防止夜间结露 仓内自然冷却:散装粮和包装粮 转仓冷却:散装粮 机械通风 2、机械制冷低温储粮 入仓粮质 要求正常,水分均匀,15℃低温,不得超过15.5% 进仓时机 要求低温进仓 堆放 根据库内通风系统,合理布局 储藏期检查 定期检查温度、湿度、害虫、粮质 低温储粮管理 (五)气调储粮技术 1、密封技术与要求 仓房密封 粮堆密封:一面密封、五面密封、六面密封 2、方式 人工降氧、生物降氧 3、管理 测气、测温、水分和害虫检查、防止结露 防止结露方法:在密闭粮面上加盖一层旧麻袋片、 放置硅胶、无水氯化钙或用脱湿机引出粮堆内湿气。 小麦热密闭贮藏法 夏季高温暴晒,薄摊勤翻,水分12.5%以下 聚热杀虫:入仓麦温46℃左右,密闭门窗保温2~3周,达到杀虫目的 42 ℃以下,不能完全杀灭害虫 42~47 ℃,100%杀虫效果。害虫致死时间因不同虫种和虫期而不同,如粉螨卵45 ℃,50分钟致死 (六)双低、三低储粮 1、“双低”储粮技术 低氧、低药剂量(磷化氢)密封储藏 低药剂量比常规熏蒸减少80%~90% 原理:当氧气浓度在8%~12%,二氧化碳浓度在4%~10%,对低药剂量磷化氢起到增效作用,提高杀虫效果。 方法:可同时进行,也可先降氧后施药 要求:粮食水分一定要在安全标准范围内 (1) “三低”:低氧、低温、低剂量磷化氢 (2)“三低”的合理顺序 一般高温季节(夏粮入库)采取低氧(密闭)一低药(有虫)一低温(秋后通风); 低温季节(秋粮入库)采取低温(通风)一低氧(次年春季后)一低药(有虫)。 低氧、低药、低温:小麦,早、中稻谷 低温、低药、低氧:玉米、晚稻、花生、豆类 2、“三低”储粮技术 第四节 油料储藏 ①不耐高温易“走油” 高温促使脂肪氧化分解,破坏油料中脂肪和蛋白质共存的乳化状态,导致油料出现浸油 ②稳定性差,安全水分比禾谷类粮食安全水分要低 油料安全水分 油料中非脂肪部分×15% ③易发霉变质—孔隙度小 ④吸湿性强,籽粒易于软化—蛋白质含量高 ⑤籽粒易于破碎—结构比较柔软 一、油料储藏 油料:脂肪含量在20~50%,且有实际工业生产价值的作物 储藏特性: (一)油菜籽 平均含油量35~42%。 我国是世界上油菜籽 第一生产大国,年产油菜籽超过1000万吨,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各省,其中湖北、湖南、江苏、安徽和四川等省份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 1 易吸湿发霉 2 易发芽生热“一夜穷” 吸湿返潮后,极易发芽 3 呼吸旺盛易生虫 4 堆内水分梯度小 上、中、下三层差值 不超过0.5% 5 酸值与含油量变化快 储藏4个月,酸值1.4→2.38,含油量41.55→40.85 1、储藏特性 2、储藏技术 (1)干燥降水 水分必须在9%以下,降水方法以日晒为主,烘干为辅。降水后,必须摊凉或通风使其充分冷却才能入库。 (2)分批堆垛 轮流入仓,目的:降低入库油菜籽堆垛温度 (3)分级储藏 根据水分高低划分等级,分别处理。9%以下,适于长期保管,10%~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