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渤海湾盆地
一、概况
盆地类型:华北地台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是中朝地台经古生代沉积,并在印支、燕山期
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
面 积: 近20×104km2。
行政范围:包括北京、天津两市,
山东、河北、河南、 辽宁
的一部分以及渤海海域。
区域构造:东临胶辽隆起,
西以山西台向斜为邻;
南靠东濮凹陷南缘,
北接燕山褶皱带。
1955年开展了大规模油气普查;
1964年开始全面石油地质勘探,
目前已经找到100多个油气田,
建成了胜利、辽河、华北、
大港、中原等油气田区。
资源量:
石油188.4亿吨,
探明71.69亿吨;
天然气2.12万亿方,
探明储量0.52亿吨。
主要油气田油气产量
二、盆地演化与地层
1.地层
基底:太古界—中下元古界;
沉积盖层:
Pt3-Pz准地槽和地台型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
Mz-Kz陆相湖泊碎屑岩沉积,累积沉积厚度33000米。
渤海湾地层综合表
2.演化
华北地台基础上经多期构造运动,最后形成一系列下第三系箕状凹陷组成的断陷盆地。
?盆地基底由At、Pt1、Pt2等三套变质岩组成;
?Pt2-Pz(印支运动前):为华北地台一部分,发育Pt2-3和Pz1碳酸盐岩建造,
Pz2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
? J: 海区全部退出,全区成为大陆。从J3 起,断块活动为特征阶段;
?E始: 区域性沉降为主。
区域拉张应力作用下,于中生代断块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分割的下第三系箕状断陷,形成了一个多凸多凹相间的构造格局。
由47个箕状断块组成,各自形成一独立沉积体系和成油单元。
三、构造单元划分
位于中朝准地台东部,辽冀台向斜内。
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揭示:是以裂陷活动为主的断块构造区。
Mz 和Kz裂陷活动特别明显,形成多断、多阶,垒、堑相间的面貌。
坳陷是大面积接受较厚的E沉积的地区。
渤海湾盆地区域构造单元图
1.盆地内部一级构造划分为坳陷和隆起:
6个坳陷:辽河坳陷、渤中坳陷、
济阳坳陷、黄华坳陷、
冀中坳陷、临清—东濮坳陷。
2个隆起:沧县隆起、埕宁隆起。
盆地边缘及盆地内的坳陷与隆起之间
以大断裂控制
坳陷内分布若多个断陷构造,共分布47个断陷;
断陷类型:单断式
双断式 两种
单断凹陷:块体张裂时一侧产生主断裂,形成一侧下掉,另一侧抬升的箕状凹陷。
一般分布于凹陷腰部。常见。
单断构造与二级构造带的关系
双断凹陷:块体张裂时在两侧产生断裂,其中一侧断裂发育较晚,两侧断裂之间,块体下掉形成地堑式凹陷。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如辽河东部凹陷。
双断构造与二级构造带的关系
2.二级构造划分
在一级构造内根据构造特征的不同做进一步划分:
1)多为正断层活动带,方向性强,面积在100-500km2之间。
2)常具有2个以上的成因相似的局部构造。 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3)盆地内共有170多个二级构造。
依据基底起伏、断裂形态、发育特征、构造带成因、区域构造位置等
分为7类:
上述二级构造在单断凹陷和双断凹陷内分布方式不同。。
1、凸起潜山构造:顶部Pz或AnPz隆起高,部分缺失E。
形成披覆构造,E各组段超覆于翼部。
与断裂活动和差异压实有关。
港西、石臼坨、孤岛等凸起潜山构造带。
2)潜山背斜构造带:潜山背景上继承性发展的E背斜构造带,
顶厚翼薄,翼部为超覆-不整合关系。
3、 背斜带:成因多。 E沉积后形成,生储盖组合完整。
A 构造的垂直差异活动、膏泥岩塑性流动等引起地层变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