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特定穴概念.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点 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 特定穴位。 小儿推拿专用 多分布在四肢的肘膝关节以下,以手掌与手背为多,----“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点、线、面形状 一、 常用特定穴 天门 位置:眉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称为“开天门” 次数: 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主治与应用:外感。体弱者慎用 坎宫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自眉头起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或分头阴阳 次数: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与应用:外感,头痛,惊风目赤。 外感,四大手法合用 惊风目赤,推后加掐 太阳 位置:眉梢后凹陷处 操作:推;揉(运),向眼运为补,向耳运为泻 次数: 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主治与应用:外感,头痛,惊风目赤,近视。 推太阳多用于风热,运太阳常用于风寒 外感表实用泻法,外感表虚用补法 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凹陷中 操作:揉、掐、拿 次数: 30~50次,掐拿10次 作用:疏风解表,镇静安神 主治与应用:外感头痛,惊风烦躁 多用揉法,用于外感 掐拿用于惊风 四大手法 开天门 推坎宫 运太阳 揉耳后高骨 二、其他特定穴 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操作:推、刮 次数:推100~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 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 主治应用:外感、呕吐恶心、颈项僵痛 退热效果好,可与二扇门合用 治疗呕吐次数要多 腹 位置:腹部 操作:分推,摩 次数:分推100~300次;摩5分钟 作用:消食化滞、降逆止呕、健脾止泻、通便 主治与应用: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 分推腹阴阳能降逆止呕、和胃消食。 顺摩通便,逆摩止泻 胁肋 位置: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操作:自患儿两腋下搓摩至平天枢处,称为搓摩胁肋 次数:100~300次 作用:宽胸理气、宣肺止咳化痰 主治与应用:胸闷气喘 丹田 位置:小腹部脐下2.5寸处(或指小腹部) 操作:摩、揉、灸 次数:摩3~5分钟;揉100次 作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泌别清浊 主治与应用:腹痛、遗尿、脱肛、腹泻、癃闭等 用于先天不足引起以上诸症 遗尿可用灸法 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两大筋 操作:拿肚角 次数:3~5次 作用:止腹痛 主治与应用:受寒、伤食引起的腹痛、腹泻,及其它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 脊柱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推脊;捏脊 次数:推100~300次;捏5遍 作用:推能清热;捏脊能培元益气、调理气血、消积导滞 主治与应用: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便秘等 捏脊治疗先后天不足,与三关、脾土、肾经配合 推脊治疗实热证 捏脊常用作保健推拿 七节骨 位置:在第四腰椎与尾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推上七节骨、推下七节骨 次数:100~300次 作用:止泻温阳、通便泻热 主治与应用:泄泻、便秘、痢疾、脱肛等 上推止泻,实热证不用 下推通便,不用于虚寒症 龟尾 位置:位于尾骨端 操作:患儿仰卧,用中指或拇指端揉 次数:揉100~300次 作用:通调督脉,调理大肠 主治与应用: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症 作用平和 脾经 位置: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 操作:推法。向心推—补脾经;离心推—清脾经;来回推—清补脾经 次数:100~500次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积、化痰涎 主治与应用: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呕吐、泄泻、伤食、痢疾、便秘、黄疸、痰湿、咳嗽、便血及斑、疹隐而不透等症 补脾经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各种病症 宜补不宜清,体壮者方可用清 肝经 位置:食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推法 次数: 100~500次 作用:平肝泻火、解郁除烦、镇惊熄风 主治与应用:惊风、目赤、烦躁不安、五心烦热、口苦咽干、头晕头痛、耳鸣等 宜清不宜补,恐动肝风。若肝虚应补则须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心经 位置:手中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向心推--补心经;离心推--清心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清热退心火 主治与应用:高热面赤、神昏烦躁、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惊风、惊吓 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以防扰动心火 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推法。离心推--清,向心推--补 次数: 100~500次。 作用:疏风解表、止咳化痰。 滋阴益气。 主治与应用:感冒发热、咳嗽痰喘;肺气虚,阴虚。 寒宜清,热亦宜清,惟虚补之 肾经 位置:在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小指尖直至掌根成一直线。 操作:自掌根推至小指尖为补,称补肾经;自指端向指根直推为清,称清肾经。 次数:100~500次。 作用:滋肾壮阳、温养下元、强壮筋骨。 主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