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原核生物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考题:微生物包括的类群?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非细胞生物 第一章 原核生物(Procaryotes) 定义: 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种类: 古生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第一节 细菌(P13) 什么是细菌? 指细胞细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 有害 一、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 (一)形态和染色 1.形态 球形 杆形 螺旋形 其它形状 球菌(Sphericalcoccus) 杆菌 (bacillus) 螺旋菌(spirilla):弧菌、螺菌、螺旋体 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单细胞型微生物。 在生物学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生动物之间。 螺旋体 幽门螺杆菌(Hp) 他们发现了Hp ,并证明该细菌可感染胃部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 这一发现标志着抗生素能够根治胃溃疡等疾病。 左:罗宾·沃伦 右:巴里·马歇尔; 200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澳大利亚) 1979.4,澳大利亚42岁的沃伦在一份胃黏膜活体标本中,意外地发现一条奇怪的蓝线; 他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是无数细菌粘在胃的上皮; 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标本中,他推测该菌和慢性胃炎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他的这项发现在当时不被人们认可,因为医学专家认为胃是无菌的,因为胃酸会将胃内的 细菌杀灭; 1981年,马歇尔(珀斯皇家医院消化科医生),除了为沃伦提供胃黏膜活体样本,马歇尔和他的一位同事和自愿进行人体试验; 当他们服食了该菌后,均得了胃炎。 Hp如何在胃内繁殖? 1984年Langenberg发现了Hp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能够产生大量的尿素酶; 其产生的尿素酶活性极高,是目前已知细菌产尿素酶最强的; 尿素酶可水解尿素产生氨和二氧化碳,氨能在Hp菌体周围形成一层保护性“氨云”,中和胃酸,使局部的pH升高,便于细菌的定植并致病。 2.大小、重量 典型的大肠杆菌 长2um;宽0.5um;重10-12克; 1500个细胞的长径相连,相当于一个芝麻大 120个向相连,有一根人发的粗细; 109个细胞才有1mg重; 最大的细菌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 (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肉眼可见 微生物大小比较 颤蓝菌属 巨大芽孢杆菌 大肠杆菌 肺炎球菌 嗜血流感菌 纳米细菌 3.染色 3.染色 抗酸性染色 步骤:制备细菌涂片→石炭酸复红加温染色→3%盐酸乙醇脱色→吕氏美蓝复染→呈红色的细菌为抗酸性细菌→呈蓝色的细菌为非抗酸性细菌; 原理:分枝杆菌细胞壁含脂质较多,其中主要成分为分枝菌酸,分枝菌酸与石炭酸复红结合后,能抵抗酸性乙醇的脱色作用,故名抗酸性染色; 美兰活菌染色 美兰是一种兰色染料,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为无色; 活菌因有较高的还原性,故染色后可将美兰还原成无色,而死菌则为蓝色。 TTC活菌染色 TTC溶于水中为无色,但是经还原后能生成不溶于水而呈红色的三苯甲簪(TPF)。 活菌因有较高的还原性,故染色后呈红色,而死菌则为无色。 一般构造 特殊构造 (二)构造 1. 一般构造 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有固定外形和保护细胞等多种功能。 功能(P12) (1) 细胞壁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1) G+细菌细胞壁结构(以Staphylococcus aureus为例) 细胞壁厚; 化学成分简单; 肽聚糖(Peptidoglycan): 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由大量小分子单体聚合而成; 肽聚糖单体由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1,4糖苷键相连接)、四肽尾和肽桥(甘氨酸五肽)组成 磷壁酸 β-1,4糖苷键 可被溶菌酶水解 L-Ala D-Glu L-Lys D-Ala 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 单体间的连接(平面图) 单体连接的立体图 化学结构图 磷壁酸 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 分为两类: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功能(P14) 细胞壁薄; 层次多、成分复杂; 外膜 脂多糖 外膜蛋白(20多种) 脂蛋白 孔蛋白 磷脂 内膜 肽聚糖 2) G-细菌的细胞壁结构(以E.coli为例) G-细菌单体间的连接(平面结构) G+细菌和G-细菌肽聚糖单体结构的比较 G+细菌和G-细菌细胞壁模式图 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间的差别导致: 染色反应不同( G+和G- ); 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生理生化和致病性等的不同; 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3)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和机制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P18) 基于细菌细胞壁特殊化学组分基础上的一种物理原因。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