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八版妇产学15正常分娩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第8版) 配套课件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主编 谢幸 苟文丽 第十五章 正常分娩 Normal Labor 编者 黄引平( 温州医科大学) 重点提示 * 掌握分娩及相关定义 * 掌握影响分娩的因素 * 掌握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 掌握分娩的临床观察及处理 4 正常分娩定义与分类 定义 妊娠满28周(196天)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自临产开始到由母体娩出的全过程称为分娩 分类 早产:28 周 ~ 36周末 足月产:37周 ~ 41周末 过期产:满42周及以上 5 分娩动因 分娩发动原因复杂,公认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炎症反应学说 内分泌控制理论 孕妇方面:前列腺素、缩宫素、雌激素与孕激素、内皮素 胎儿方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胎盘、羊膜和蜕膜的内分泌活动 机械性理论 神经介质理论 6 分娩 动因 神经 介质 机械性 炎症反应学说 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 产道 胎儿娩出的通道 胎儿 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畸形 精神心理因素 分娩是持续而强烈的应激 7 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力 精神 产道 胎儿 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 的力量,包括 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 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统称腹压) 肛提肌收缩力 8 产 力 决定分娩的因素 子宫收缩力 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特点为 节律性 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伴疼痛 对称性 两侧宫角(起搏点)-宫底中线-宫体-宫颈 极性 宫底2倍强度于子宫下段 缩复作用 宫腔缩小,宫颈管消失 9 决定分娩的因素 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 第二产程重要辅助力量 第三产程可迫使已剥离的胎盘娩出 肛提肌收缩力 第二产程协助胎头内旋转、仰伸及娩出 第三产程协助胎盘娩出 10 决定分娩的因素 节律性 每次阵缩由弱渐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由强渐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 11 决定分娩的因素 对称性 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受起搏点控制),以微波形式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再以2cm/s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需15秒均匀协调地扩展整个子宫 12 决定分娩的因素 极性 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 缩复作用 子宫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期肌纤维不能恢复到原长度,经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宫腔内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部下降及宫颈管逐渐缩短直至消失 13 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 骨产道(真骨盆) 软产道 14 产 道 决定分娩的因素 骨产道的大小、形态和分娩直接相关,分娩过程中几乎无变化,重要标志包括 骨盆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骨盆出口平面 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15 骨产道 决定分娩的因素 软产道是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和 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通道 子宫下段形成 宫颈的变化 骨盆底、阴道和会阴的变化 16 软产道 决定分娩的因素 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 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正中点的距离,正常值平均11cm 入口横径 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正常值平均13cm 入口斜径 骶髂关节至对侧髂耻隆突间的距离,左右各一,正常值平均12.75cm 17 骨盆入口平面 决定分娩的因素 中骨盆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11.5cm 中骨盆横径(坐骨棘间径) 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10cm 18 图7-4 中骨盆平面 决定分娩的因素 出口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11.5cm 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 两坐骨结节末端内缘的距离,正常值平均9cm 19 图7-5 骨盆出口平面 决定分娩的因素 出口前矢状径 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6cm 出口后矢状径 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8.5cm。 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横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时,正常大小的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20 决定分娩的因素 骨盆轴(pelvic axis) 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此轴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完成一系列分娩机制 骨盆倾斜度(inclination of pelvis) 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 21 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决定分娩的因素 非孕时长约1cm,临产后长达7~10cm 22 子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