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讲劳动法的概念与劳动关系的认定
劳动法专题
参考书目
郭捷主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黎建飞:《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姜颖:《劳动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常凯主编:《劳动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林嘉主编:《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史尚宽:《劳动法原论》,台北:正大印书馆,1978年版
Deborah J Lockton, Employment Law, 5th Edition, Palgrave Macmillan,2006.
Stefen Lingemann, Robert von Steinau-Steinruck and Anja Mengel, Employment and Labor law in Germany, Verlag C.H. Beck, 2003.
Simon Deakin Gillian S Morris, Labor Law (Fourth Edition), Hart Publishing, Oxford and Portland, Oregon, 2005.
Blanpain, Bison-Rapp, Corbett, Josephs, and Zimmer, The Global Workplace: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mployment Law-Cases and Material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Takashi Araki, Labor and Employment Law in Japan, the Japan Institute of Labor, 2002.
Mark A. Rothstein, Charles B. Craver, Elinor P. Schroeder, Elaine W. Shoben, Employment Law, West, 2005.
Employment law ? Labor law?
主要内容
劳动法的概念和劳动关系的认定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权利义务
就业歧视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不当解雇
工伤保险和最低工资制度
工时、休息休假制度
集体合同和工会法
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第一讲
劳动法的概念和劳动关系的认定
(一)为什么需要劳动法
1.为什么需要劳动法
劳动者的地位:
劳动者是弱者吗?
求职过程、工作过程、工作的影响程度
个体劳动者?
调整劳动关系(劳资双方,欧洲和美国比较)
保护劳动者、调整劳动关系。
(二)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学者一般认为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1]
我国著名民法学者史尚宽先生认为,“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详言之,劳动法为规范劳动关系及其附随一切关系之法律制度之全体。”[2] [1]关怀、林嘉主编:《劳动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2]史尚宽:《劳动法原论》,上海正大印书馆1934年版,第1页。
(三)劳动关系的含义
1.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
劳动关系是由传统的雇佣关系发展而来。
雇佣关系属于民法的概念,在工业社会初期,雇佣关系的法律调整主要是私法的范畴。
从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民法典的内容看,雇佣关系长期受到民法的调整。
《德国民法典》在611条至630条规定了“雇佣契约”。
第611条规定,因雇佣合同,允诺劳务的一方负有提供约定的劳务的义务,另一方负有给予约定的报酬的义务。雇佣合同的标的可以是任何一种劳务。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在“债”编第482条也规定,雇佣指“当事人约定,一方于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内,为他方服劳务,他方给付报酬的契约。”
雇佣关系与相关合同的区别
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保管合同、委托合同……
承揽合同
《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一条 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 承揽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复制、测试、检验等工作。
我国虽然未在正式的法律文件对“雇佣”下定义,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第9条规定,“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它劳务活动。
2.雇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