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运动与营养
人体获得和利用食物的综合过程称为营养。
第一节 基础营养
营养素的概念
能在体内被吸收,具有供给热能,或构成机体组织或调节生理功能,为机体进行正常代谢所必须的物质。
人体所需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大类。
六大营养素的主要营养功用
1. 糖
2. 脂肪
3. 蛋白质
4. 维生素
5. 矿物质
6. 水
能量(主燃料)
机体组织构成成分
机体组织合成
能量
生理机能调节
机体组织构成成分
机体组织构成成分
输送
生理机能调节
生理机能调节
蛋白质
蛋白质的营养功用
1.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 2.调节生理功能 3.供给热能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1.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2.蛋白质的消化率
3.必须氨基酸的含量和相互间的比例 4.蛋白质的生物价
蛋白质的供给量
一般成人占每日热能供给总量的10%-12%;儿童少年
为12%-14%。正常成人1.5g/kg/day。
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肉、鱼、蛋、乳和豆类
脂肪
脂肪的营养功用
1.构成机体组织 2.供给热能
3.供给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4.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饱腹感
脂肪营养价值的评定
1.脂肪的消化率 2.食物中必须脂肪酸的含量
3.脂溶性维生素含量
脂肪的供给量
占每日热能供给总量的17%-20%。
脂肪的主要来源
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
糖(碳水化合物)
糖的营养功用
1.供给热能 2.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3.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4.促进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
5.保护肝脏 6.抗生酮作用
7.维持心肌和骨骼肌的正常功能 8.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糖的供给量
占每日热能供给总量的60%-70%,普通人4-6g/kg/day,
运动员8-12g/kg/day。
糖的主要来源
粮食、豆类和根茎类食物
维生素
维生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物质代谢,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按其溶解性质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
维生素A(视黄醇)
营养功用:1.维持正常视力 2.维持上皮组织功能
供给量
1μg RE(视黄醇当量)= 6μg 户萝卜素
婴儿:200μg RE(retinol)儿童:300-750μg RE
成人:750μg RE
主要来源:
存于动物食品中,肝、蛋、鱼肝油、奶油和牛奶。
胡萝卜素以有色蔬菜和水果含量最多,如韭菜、油菜、胡萝卜、
菠菜、杏、柿等。
维生素D
营养功用:
骨骼和牙齿的形成。
供给量
钙磷充足的情况下,成人每日300-400国际单位,儿童、孕妇
等每日需要400国际单位,相当于10μg 。
主要来源:
动物肝脏、鱼肝油、和禽蛋。成人只要经常接受日照使得皮肤
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即可满足机体需要。
维生素E
营养功用:
1.强抗氧化剂 2.提高机体活力
供给量
成人每日10mg,孕妇、老人每日需要12mg。
主要来源:植物油。
维生素B1
营养功用:
1.辅助糖代谢,维护神经系统机能。
2.抑制乙酰胆碱水解,加强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
供给量
与能量的消耗成正比。一般成人每天1.5-2mg。
主要来源:
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粮食、谷类、豆类、坚果等等。
维生素B2
营养功用:
1.重要的辅酶组成成份。2.与铁的吸收,贮存与动员有关。
供给量
与蛋白质代谢量正相关,婴儿每日0.4-0.6mg,儿童每日0.6-
1.2mg,成人每日1.3-1.7mg,孕妇及乳母1.8-2.0mg。
主要来源:
肝脏、肾脏、心脏、奶、蛋、豆及绿叶蔬菜。
维生素C(抗坏血酸)
营养功用:
1.促进生物氧化。2.保持细胞间质完整。3.促进造血。
4.降低胆固醇含量。5.解毒及提高抵抗力。
供给量:
一般成人每天70-75mg,儿童少年、运动员每天100mg。
主要来源:
广泛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蔬菜和水果。
维生素PP(尼克酸)
营养功用:
辅酶I和辅酶II的组成成份,参与三大能量物质的代谢。
供给量
成人每日15-20mg。
主要来源: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物中,酵母、花生、稻谷、豆类及动物
内脏含量丰富。
无机盐(矿物质)
无机盐也称矿物质,不在人体合成,通过外界摄入,
也不会在代谢中消失,只能排除体外,根据在体内含量
的不同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