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家禽的孵化
四川农业大学 王继文
前言
强制通风孵化器的发明促进了育种技术和家禽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
家禽孵化已形成一个产业,有其专门的从业人员。
天然孵化
人工孵化
家禽孵化
第一节 种蛋的管理
一、种禽质量
二、种蛋的选择
三、种蛋的消毒
四、种蛋的保存
五、种蛋的收集、包装和运输
一、种禽质量
要求种禽生产性能高、无经蛋传的疾病、饲料营养全面、管理良好,种蛋受精率高。
经蛋传的疾病主要有白痢、白血病和霉形体支原体病等。
二、种蛋的选择
(一)清洁度
粘有粪便或蛋液的种蛋孵化效果较差,而且还会污染其他正常的种蛋。
轻度污染的种蛋需要经过擦拭和消毒才能进行孵化。
(二)蛋的大小
大蛋和小蛋的孵化效果均不如正常的种蛋。
(三)蛋形
接近蛋圆形的种蛋孵化效果最好。
剔除细长、短圆、枣核状、腰凸状等。
(四)蛋壳颜色
符合本品种特征。
由于疾病或饲料营养等因素造成的蛋壳颜色突然变浅应千万注意,暂停留种蛋。
(五)蛋壳厚度
良好的蛋壳不仅破损率低,而且能有效地减少细菌的穿透数量,孵化效果好。
剔除钢皮蛋、薄皮蛋、砂皮蛋、皱纹蛋。
(六)内部质量
剔除裂纹蛋、大血(肉)斑、气室异常蛋。
1、禽舍内初选
剔除破蛋、脏蛋和明显畸形的蛋。
2、孵化室二选
剔除不适合孵化用的禽蛋。
用照蛋器和剖视抽查。
(七)种蛋选择的次数和场所
三、种蛋的消毒
2.消毒时间:
第一次消毒:原则上种蛋产下后应马上进行。一般收集后马上进行。
第二次消毒:在入孵器内进行熏蒸。
第三次消毒:在出雏器进行熏蒸。
1.消毒时间:
3.消毒方法
甲醛熏蒸法: 福尔马林30ml+15g KMnO4/m3
清洁度差或外购蛋: 42ml+21g
温度在24~27℃,湿度75~80%。时间20~30′
注意事项
甲醛熏蒸法(密闭)
其他消毒方法
过氧乙酸熏蒸法、 ClO2喷雾法
杀菌剂浸泡法、臭氧密闭法
四、种蛋的保存
种蛋消毒后应尽快运到种蛋库保存。
(一)保存条件
1、保存温度
原则:既不能让胚胎发育(23.9℃,生理零度),又要抑制酶的活性和细菌繁殖,同时不能让它受冻而失去孵化能力。
种蛋保存适温为13~18℃,相对恒温。
刚产出的种蛋,逐渐降到保存温度。
2、保存湿度: 75~80%为宜
既能明显降低蛋内水分蒸发,又可防止霉菌孽生。
3、通风
应有缓慢适度的通风,以防发霉。
(二)种蛋保存时间:越短越好
(三)保存方法
一周左右:蛋托叠放,盖上一层塑料膜。
较长者:锐端向上,或将种蛋箱一侧轮流垫高。
更长者:填充氮气。
(三)运输
快速平衡,减少颠跛,温度18℃,湿度70%。
静置6~12小时再入孵。
五、种蛋的收集、包装和运输
(一)收集:及时 仔细 所以蛋盘
(二)包装:选择 种蛋箱 纸质蛋托
第二节 胚胎发育
一、家禽的孵化期
二、母体内胚胎发育
三、孵化过程中的胚胎发育
(一)胚胎的发育生理
(二)胚胎发育过程
(三)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物质代谢
家禽
孵化期
家禽
孵化期
鸽
18
鹌鹑
17~18
鸡
21
鹧鸪
24~25
珍珠鸡
26
火鸡
28
鸭
28
瘤头鸭
33~35
鹅
31
驼鸟
42
一、家禽的孵化期(天)
概念:
影响因素:
不同种类和品种的家禽孵化期有差异。
蛋越大的家禽孵化期越长
种蛋保存时间越长孵化期延长
孵化温度提高孵化期缩短。
二、母体内胚胎发育
1、胚珠:末受精的卵子在输卵管内,不再分裂,破视蛋黄表面有一小白点,直径1mm左右,称为胚珠(次级卵母细胞)。
2、胚盘: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经过分裂,形成中央透明,周围较暗的同心圆(原肠期),直径3mm左右,叫胚盘。
蛋产出后温度较低,胚胎停止发育;
当达到 37.8oC时,胚胎继续发育。
三、 孵化过程中的胚胎发育
(一)胚胎的发育生理
1.胚膜的形成及其功能
胚胎发育早期形成四种胚外膜:卵黄囊、羊膜、浆膜、尿囊,完成胚胎的营养、排泄和呼吸功能。
(1)卵黄囊
发育:第2天~第9天形成,通过卵黄囊柄与胚胎连接。
作用 :分泌一种酶,将蛋黄变成可溶状态。通过卵黄囊血液循环运送蛋黄营养物质至胚胎。出壳前随同未利用完的卵黄一同吸入腹腔,作为初生禽类的营养来源
(2)羊膜与浆膜(绒毛膜)
发育:孵化的30h~3d形成头、侧、尾褶
3d~5d三褶相遇成羊膜脊,形成羊膜腔,包围胚胎。
(羊膜褶包括两层胎膜,内层靠胚胎,称羊膜,外层紧贴在内壳膜上,称浆膜或绒毛膜,6d后与尿囊膜融合。)
作用:缓冲震动、保持湿度、避免粘连
(3)尿囊
发育:第2天末出现,第6天到达的内壳膜的内表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