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8章 糖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
本章主要内容
糖在动物体内的一般概况
糖的分解供能
磷酸戊糖途径
葡萄糖异生途径
糖原的分解与合成
糖代谢各途径之间的关系
动物机体主要的能源和碳源
提供70%的能量,神经系统、胎儿和乳的合成消耗更多的葡萄糖为氨基酸和脂肪合成提供C的来源
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
核酸中的核糖,结缔组织中的蛋白多糖, 细胞膜上的糖脂和糖蛋白等
其他方面
如信号传导,免疫机能
1.糖在动物体内的一般概况
1.1 糖的生理功能
1.2 糖的来源和去路
消化吸收
异生作用
糖原分解
氧化供能
贮 存
转变成其他物质
意义
反映机体的能量水平,糖的分解和利用的动态平衡,对大脑、胎儿尤为重要
激素的调节作用
胰岛素下调、胰高血糖素上调、肾上腺素上调、糖皮质激素上调
糖尿
血糖水平相对恒定,超过肾糖阈值,葡萄糖随尿排出
1.3 血糖
1897年,Buchner兄弟由蔗糖发酵成乙醇的实验中发现。
酵解是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成乳酸并且有能量(ATP)释放的过程。
总反应为: 葡萄糖 乳酸 + 能量
G. Embden 和 Meyerhof揭示了其途径。
酵解途径的酶系存在于胞液中。
2.糖的分解代谢
2.1 糖酵解(Glycolysis)—糖的无氧氧化
第一阶段 葡萄糖(6C)断裂变为2个磷酸丙糖(3C)
注意,这个过程消耗了2个ATP分子
不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反应倾向生成磷酸甘油醛,往下以2分子甘油醛-3-P作为底物进行
第二阶段 生成丙酮酸
在这个阶段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NADH)和第一次形成了高能键,共产生了2个ATP分子
接着,烯醇化酶催化的反应使分子内部基团重排能量
重新分布,形成了第二个高能键,共生成2个ATP分子
不可逆反应
第三阶段 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在无氧的条件下,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加氢还原生成乳酸,所需的NADH 来自第二阶段的反应。
糖酵解途径汇总
由1分子G在无氧条件下氧化分解,
最终产生2分子ATP。如果从糖原
开始,则可得到3分子ATP(见下一节)
注意酵解途径中的3个
关键酶催化的不可逆
反应.
他们是:
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是动物机体在无氧或供氧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分解葡萄糖或糖原获得部分能量的重要方式。
运动和使役的动物肌肉,一些供氧不足的组织,如视网膜、皮肤、睾丸以及肿瘤等组织通过这个途径获得部分能量。
酵解途径与糖的有氧氧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以及异生途径都有密切联系。
2.2 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并伴有能量释放的过程
C6H12O6 + 6O2 6CO2 + 6H2O + 能量
过程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在胞液(同酵解),后两个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2 丙酮酸
第一阶段 由葡萄糖
第二阶段 丙酮酸的氧化
丙酮酸(3C)转变为乙酰CoA(2C),在线粒体中进行,由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为不可逆反应,它包含有三个酶 。
总反应如下:
与无氧酵解相同, 在胞液中进行
注意 产物为2分子乙酰CoA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三个酶分别是:
E1 丙酮酸脱氢酶
E2 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
E3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还有6种辅助因子
TPP、硫辛酸、
CoA、 FAD、 NAD+和Mg2+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PDC) 催化的反应
第三阶段 三羧酸循环
1937年Crebs提出。又称柠檬酸循环或Crebs循环。
以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含3个羧基)的反应为起始,对乙酰基团进行氧化脱羧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单向循环反应序列。
在线粒体中进行。
三 羧 酸 循 环 反 应
三羧酸循环的产物
乙酰CoA(2C)经过三羧酸循环完全分解释放2个CO2,同时生成3个NADH2,1个FADH2,1个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推进乡村振兴.pptx VIP
- 学校食堂承包经营及餐饮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pdf
- 2022年中国银行公司客户经理考试总题库.doc
- 中国哲学史12-两汉经学.ppt VIP
- 中国康复类医疗器械产业加速腾飞,正迎来黄金发展期——2023大型现状调查报告(先进制造2024前沿第9期).docx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 QGDW 10395-2022.docx VIP
- 锚杆静压桩施工设计方案.doc VIP
- 早产儿贫血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2025年).pptx VIP
- (高清版)DG∕TJ 08-88-2021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pdf VIP
- 《寄生虫学检验》课件——结膜吸吮线虫.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