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要点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 拉伊.梅伊曼 德国、斯宾塞 英国 1861年,出版了《教育论》,提出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这一著名论断。 第一,反对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 “科学化”。 第三,把教育实验分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及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 第四,区别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认为教育实验是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中进行。 第五,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的发展,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 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 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 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 主要观点: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 文化历史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过程是历史文化过程 教育研究应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 教育目的是促进“社会的个体化”,用“陶冶”、“唤醒”的方法 特点: 在反对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建立 实践性不足,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忽略教育中的客观事实 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 美国 1916年《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等新的教育思想,借以实现其民主理想。杜威的教育学说被标榜为“新教育”、“现代教育”。 从此,西方教育学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和以杜威为代表的 现代教育学派 儿童、经验、活动三中心 凯洛夫 主编的《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939年 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作指导而写成的教育学著作,仍然体现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 基本观点: 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客观条件的影响 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受制于社会劳动的方式与性质 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过程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方法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缺点:容易造成简单化和机械化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特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的教育学在不同的思想体系指导下,都有新的发展,在理论上都不断深化。 代表人物及著作: 布卢姆 美国心理学家 1956年,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布鲁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1963年,《教育过程》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发现学习”等概念 赞可夫 苏联 1975年 《教学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巴班斯基 苏联 1972年《教学过程最优化》。 四、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教育学的出现,是被迫开放门户的有一个果实,是中国文化承受西方乃至东洋冲击的一个必然的结果 。 其发展经历了一以下的历程: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译介日本教育学阶段 (二)1920~1949年是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的阶段 (三)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教育学的介绍和学习全面转向苏联的阶段 (四)从1977年至现在,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和努力阶段 蔡元培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毛泽东称颂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对其给予了极高评价。他早年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5年他与吴玉章等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1917年至1926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北京大学成为著名的高等学府。他写有《对教育方针的意见》,主张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使学生体、智、德、美和谐发展。 陶行知 人民教育家,民主战士。1914年到美国留学,是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后,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教育系主任等职。20年代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实践其生活教育理论。1930年国民党政府下令封闭晓庄师范,同时也下令通辑陶行知。他不得不去日本避难。1931年回国后,他参加抗日民主运动,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1946年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迫害下猝然病逝。陶行知有《中国教育改造》等大量著作。他主张“生活教育”,基本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改造中国的旧教育进行了伟大的尝试。 杨贤江 杨贤江,笔名李浩吾,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家。早年他同李大钊、恽代英等人被选为中国学会评议员,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时青年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他著有《新教育大纲》,这是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拟定的教育著作,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批判了“教育清高说”、“神圣说”、“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