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 安全用电与建筑防雷 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作用,还介绍了雷电现象及危害和防雷措施等,是《建筑设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13.1安全用电基础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是电气事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因此,应了解安全用电常识,遵守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以避免电气设备的损坏或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13.1.1 电击和电伤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分为:电击和电伤两大类。 1、电击 人体接触带电部分,电流通过人体,使人体内部的器官受到损伤的现象,称为电击。在触电时,由于肌肉发生收缩,受害者常常不能立即脱离带电部分,使电流连续通过人体,造成呼吸困难,心脏麻痹,以至于死亡,所以危险性很大。 (1)单相触电 单相触电是指当人体站在地面上,触及电源的一根相线或漏电设备的外壳而触电。 图13-1这种系统中发生单相触电时,相当于电源的相电压加给人体电阻与接地电阻的串联电路。由于接地电阻较人体电阻小的多,所以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值接近于电源的相电压,在电压为380/220V的供电系统中,人体将承受220V电压,是很危险的。 (2)两相触电 当人体的两处,如两手、或手和脚同时触及电源的两根相线发生触电的现象,称为两相触电。 在两相触电时,虽然人体与地有良好的绝缘,但因人同时与两根相线接触,人体处于线电压下,在电压为380/220V的供电系统中,人体受380V电压的作用,并且电流大部分通过心脏,因此是最危险的。如图13-3所示。 (3)跨步电压触电 过高的跨步电压也会使人触电。当电力系统和设备的接地装置中有电流时,此电流流经埋设在土壤中的接地体向周围土壤中流散,接地体附近的地表任意两点之间就可能出现电压。 如果以大地为零电位,即接地体以外15~20m处可以认为是零电位,则接地体附近地面各点的电位分布如图13-4所示。 当电力系统和设备的接地装置中有电流时,人在接地装置附近行走,由于两足所在的地面电位不相同,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即图中的U为跨步电压。跨步电压与跨步的大小有关,人的跨步一般按0.8m考虑。当跨步电压U大大超过安全电压,就会造成触电伤亡。 2、电伤 由于电弧以熔化、蒸发的金属微粒对人体外表造成的伤害,称为电伤。 例如:拉闸时,在不正常情况下,可能发生电弧烧伤或刺伤操作人员的眼睛。再如熔丝熔断时,飞溅起的金属微粒可能使人的皮肤烫伤或渗入皮肤表层等。电伤的危险程度虽不如电击,但有时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13.1.2 安全电压等级 发生触电时的危险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的频率、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在人体中的路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当工频(f=50Hz)电流流过人体,电流为10mA时,人会感到不能忍受,但还能自行脱离电源;电流为30~50mA,会引起心脏跳动不规则,时间过长,心脏将停止跳动。所以人体的安全电流为10mA。 若取人体电阻R=1200?,则可求出安全电压U=IR=0.01?1200=12V。故我国确定安全电压为12V。当空气干燥、工作条件好时,安全电压可使用24V、36V。所以12V、24V和36V为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三个等级。影响安全电压的因素: 1、因人而异 手有老茧,身心健康,情绪乐观的人电阻大,较安全。皮肤细嫩,情绪悲观,疲劳过度的人电阻小,较危险。 2、与触电时间长短有关 触电时间越长、情绪紧张、发热出汗,人体电阻减小,危险大;若迅速脱离电源,则危险小。 3、与皮肤接触的面积和压力大小有关 接触的面积和压力越大越危险。反之较安全。 4、与工作环境有关 低矮潮湿,仰卧操作,不易脱离现场的情况下,触电危险大,安全电压取12V;其它条件较好的场所,可取24V或36V。 13.2 建筑电气设备的保护 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有良好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 兼作接地体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称为自然接地体;而人为埋入地中的圆钢、角钢等接地体,称为人工接地体。 连结设备与接地体的金属导线,称为接地线。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 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接零与重复接地是适于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