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结构陶瓷-第2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2-结构陶瓷-第2讲

一号兵马俑坑武士俑队列 兵马俑四道工序 模具制粗胎 细塑 装窑烧制 彩绘 我国最早的色釉,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与器物本身一起烧成的高温釉。到了汉代,人类成功地发明了低温铅釉,即以铅的化合物为基本助熔剂,在700。C左右烧成。 釉的着色剂为铜和铁,前者烧出翠绿色,后者则呈现棕红或黄褐色。铅釉釉层清澈透明,表面平整光滑。 目前,黄河流域及湘江,赣江以北地区的汉墓中均有铅釉陶出土。这些铅釉陶全是殉葬品,器型有鼎,盒,灶,作坊,楼阁,奁磨、井,仓、壶,碉堡及牲畜圈舍等。 如果仔细观察,某些铅釉器物的表面,还有一层银白色的光泽,我们称之银釉。它的形成是由于铅釉陶在地下长期埋葬的过程中,釉中的某些物质被水和碳酸气腐蚀分解而出现的层状沉积物。 这种银釉有的呈明显鳞片状,有的则呈有珍珠光泽的粉末状。当器物受腐蚀严重时,器表釉层往往被银釉代替,有的还深及陶胎。 色釉的出现与流行 汉代釉陶与原始瓷的区别首先在于它们分属陶,瓷两个范畴,胎、釉特征有明显差异,两汉釉陶的胎是陶土不是瓷土,胎质疏松,吸水率在10%以上;其次二者器型也不同,前者用以制作冥器,后者则多为实用器。 现在铅釉的赝品时常出现,一与真品相比就可发现:其胎质过细,有的呈粉红色或黄色,有的以砖红色涂料涂抹于胎体上,用水一擦,色彩即可脱落。 某些携品器表的银釉,是以涂抹盐酸的方法而制成,在放大镜下观察与真正的银釉结构完全不同。汉代铅釉技术的发明,不仅为唐三彩的出现开辟了道路,也为釉上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低温铅釉的特点 一个是低温,也就是700—900°C的温度烧制而成。以这样的温度烧制成的器物,胎体没有燃烧充分,还没有达到玻化,因此胎体的渗水率很高,加上铅釉釉面与胎体结合也不充分,釉面收缩与胎体收缩不一致,会造成釉面开片等原因,如果将这样的器物用于装水,就会造成渗漏。 第二就是含铅,为了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就要加入铅作为助熔剂,这样可以降低釉的熔点,在800°C左右釉面就可以烧制成功,但釉面中还有大量的铅存在,如果用于饮食用具,就会造成铅中毒,长期使用会危害生命。正是由于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釉面含毒等原因 铅釉的特性 铅釉是以氧化铅为主要熔剂的低温釉,以铅粉和石英以3:1之比配制而成.如在釉里加入少量的铜、铁或其他金属,便会因金属的种类不同而出现特有的颜色.铅釉的烧成温度在700—900℃左右.其特点为釉面光泽度强,硬度较低,化学稳定性差. 出土的铅釉聊表面有时有一层银白色金属的物质,被称为“银釉“,这实际上是铅绿釉的一层半透明衣,是一层沉积物.当铅绿釉处于潮湿环境下,由于水和大气的作用,釉面受到轻微溶蚀,溶蚀下来的物质连同水中原有的可溶性盐类在一定条件下在釉层表面和裂缝中析出.但这层沉积物与釉面的接触不十分紧密,故水份仍能进入沉积物和釉面间的空隙,继续对釉面溶蚀,产生新的沉积物.如此反复,当积物达到一定厚度时,由于光线的干涉作用,就产生银色光泽. 后期的瓷器发展的影响 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壶、琉璃、法花器及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是别具一格,倍受赞赏。 唐三彩的历史 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 年的历史。它是在中国唐代贵 族文化的最盛期(公元八世纪) 专为贵族葬礼特制的一种彩陶。 在唐代只存在一个短时期,所 以现在发现的唐三彩成为稀世 之珍。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现今所见的唐三彩陶器,大量的都出于盛唐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烧制的最高水平,然而从晚唐开始,唐三彩的制作逐渐走向衰败。 唐三彩的制作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 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用含有铜、铁、锰、钴等矿物作釉料着色剂,釉、里还加入铅作助熔剂,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摄氏度。 釉色有绿(铜)、赭(铁)、蓝(钴)三色,故称“唐三彩”,其实几种釉色互相渗化,又产生许多新色,再加上年代久远,有些颜色变化,所以现在呈现出来的颜色不只三种,而是绚烂多彩、富丽堂皇。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欣赏 宜兴紫砂陶生产始于北宋,盛于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