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航校:低地起飞高位降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老航校:低地起飞高位降落.doc

东北老航校:低地起飞高位降落   1949年10月1日下午4点,在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上,20余架不同型号飞机组成的空中编队初次亮相。人们惊讶:新中国这么快就有了自己的空军?前来观礼的外国记者迫不及待地发出了这条消息。   当天夜里,远在广州的蒋介石大惑不解,他扔掉手中的报纸,询问身旁的蒋经国:“苏俄人说,除了在莫斯科,从没见过这样宏大的阅兵式,是真的吗?他们的空军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   共和国空军的历史,要从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时说起。   抱着孩子往前冲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派兵进入东北。与此同时,我军派出大批部队和技术人员从延安徒步奔赴东北。   这中间有一支队伍很特别――延安航空小组。它由党中央决定组建,任常乾坤为负责人,到东北筹建自己的航空学校。于是,延安所有与航空沾边的人才,全部踏上征程。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常乾坤,曾被派往苏联学习飞行技术。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时,身在异国他乡的常乾坤再也坐不住了,他找到共产国际中国代表任弼时,要求回国参战。任弼时告诉他:“继续学习,安心等待。”1938年9月,得到组织批准后,常乾坤没有等到毕业典礼,就匆匆告别年轻的苏联籍妻子和孩子回国了。   此时,常乾坤正率队在急速奔赴东北的途中。   远远望去,一支长长的蛇形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甚是壮观。在航空小组里,有一个叫刘玉堤的小伙子,格外引人注目。刘玉堤身高1.89米,米格15的座舱,他坐进去脑袋居然能顶到上面的玻璃。机械师想方设法降低了他的座位,这样座舱才勉强容下他。当然,这是后话。   那天晚上急行军时,刘玉堤突然听到常乾坤警卫员的哭声,跑到他身边,问他哭什么。警卫员指了指背上的孩子,说背不动了。刘玉堤连忙说:“拿来给我!不用背,弄个带子抱着就行。”   “孩子挺听话,没哭。我走一会儿,就听听看看怎么样,还有气没有。”半个世纪后,刘玉堤老人对那天晚上抱着孩子冲过同蒲路的情景历历在目。“这个孩子是常乾坤的大儿子。一路颠簸,常乾坤就只剩下这一个亲人。他的第二任妻子由于路上风霜劳累,刚到东北就去世了。”   经过1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常乾坤、刘玉堤一行终于抵达东北。1946年3月1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吉林通化宣告成立,常乾坤任校长,后来成为新中国空军的第一任副司令员。开国大典上,正是他担任空军阅兵总指挥。   当年,航校的行踪非常保密,在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土匪的扰乱中,从通化辗转迁至牡丹江、东安(今黑龙江密山)、长春等地。因驻地一直在东北,习惯称“东北老航校”。   拼出的飞机有补丁   航校成立了,但是生源和教练机从哪里来成了大问题。在“东北老航校”成立之初,除了延安的航空小组外,有一批来自新疆盛世才监狱的新疆航空队学员,还有来自抗大山东一分校的1000多名学生。   负责航校筹备的朱瑞决定,从这些学生里挑选飞行和地勤学员。测试方法是这样的:让学生坐在转椅上,前面的黑板挂一本可以翻动的算术题本,题目类似3+7=?,每翻一页要求学员迅速报出答案。脑力测试时,有两个人各执锣鼓站在黑板两侧,左边敲,学员就伸左手左脚,右边敲,就伸右手右脚。之后的体格检查,发现这些人竟百病丛生,沙眼、皮肤病、疟疾、营养不良。在一番并不专业的排查之后,仅有105人勉强合格,他们成为老航校的首批学员。   中共派大批技术人员入东北,主要是寄希望于日本关东军留下的机场和航空器材,但这些东西要么散落在东北各地,要么遭到严重破坏。当地的百姓经常爬到日军遗弃的飞机上,打不开舱门,就抡起锄头,把座舱盖打烂,然后钻进去,把里边的小闹钟等物件摘下带回家。   为了找回飞机零部件,常乾坤派出若干小组,冒着大风雪,不分昼夜,一家一户地走访。捡到一片机翼,他们乐得忘了好几天没吃一顿热乎饭;为了一个被农民安在架子车上的飞机轮胎,他们和人家套几天交情;为了一个道听途说的信息,他们往返几百公里;为了被抢走的配件,他们和胡子一起喝酒谈条件。在寻找器材时,有的同志误入日寇遗留下来的毒气场而中毒,献出了生命。   几个月的努力,收获巨大,民主联军收集了不少破飞机、发动机、油料、航空器材。这些家当,成了航校飞行训练的物质基础。   学员们拆东墙补西墙,在器件堆里翻箱倒柜。终于,他们拼接出3架飞机,尽管每架飞机上都有几十个补丁。   环境艰苦,大家脑洞大开。没有充气设备,几个人轮流用简易打气筒为飞机轮胎充气;没有安全带,学员们就把麻绳绑在身上代替;没有电子联络设备,他们互相约定摇晃机翼;没有时钟,飞行员就在腿上绑一个大闹钟;没有航空地图,他们就参照地图和空中观测亲手去绘制。   就这样,航校的生源和教练机问题解决了。   日本教官被问哭   想要飞上天,不仅要有飞机和驾驶员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