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过古木春 心静根艺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刀过古木春 心静根艺精.doc

刀过古木春 心静根艺精   一尊尊透着灵性的根雕作品,无不散发着艺术神韵。嵊州作为“中国根艺之乡”,根雕人才辈出。其中嵊州根雕的领军人物乃至浙派根雕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郑剑夫大师,匠心独运,操刀首创古沉木雕刻艺术先河,使嵊州根雕艺术事业生机盎然,锦上添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造诣,在全国根艺界独树一帜。   近日,笔者偕友一起走进位于浙江省嵊州市的郑剑夫古沉木雕艺术馆。望着馆内一件件古沉木雕作品,那些苍桑的达摩、威猛的罗汉、嗔笑的弥勒佛、须眉的樵夫、婀娜的仕女、俏皮的稚童、空灵的山峦……,仿佛置身于佛禅世界、乡村田园,让人惊叹古沉木雕艺术的魅力,自然造化之妙趣,天人合一之雕艺。   见到郑剑夫大师,他眼神睿智,正静静坐着,若有所思,语音轻柔,给人一种有主见,很儒雅的印象。一番寒暄,话题自然而然聊起了古沉木雕。   郑剑夫,1955年出生,浙江嵊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木雕博物馆国家级木雕艺术研究员,浙江省根艺美术学会名誉主席,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根雕)代表性传承人,绍兴市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2013年,被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绍兴市工艺美术民间艺人。   郑剑夫19岁开始从艺至今达40多年,是古沉木雕创始人和嵊州根雕的领军人物,作品荣获各类大奖70余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如代表作品《梦回唐朝》获2009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十八罗汉》获2001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水浒《一百零八将》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面壁》获2005年浙江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天工奖;《牧歌》获2006年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金奖。其中,捐赠的古沉木雕《善缘》、《孔子》作品被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永久收藏,数百件作品被海内外人士珍爱收藏。   中国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市,古称剡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有距今九千多年的“小黄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雕人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中发现年代最早的雕刻作品,具有很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显示了雕刻艺术的起源。嵊州四面环山,风光旖旎,境内一条千古流淌的剡溪,架起“唐诗之路”,曾引来天下无数文人雅士,不吝笔墨写下了千余篇诗章。唐代李白三次途径剡溪,留下了“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的美句,杜甫则赞叹“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使之成为一个人文荟萃的文化之邦。“中国式佛像”创世人戴逵,东晋时曾定居剡县,仍潜心研究佛像的雕塑造型与制作技艺的改进,使得古老的雕塑艺术在嵊州的土壤上扎根普及,涌现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根雕、竹编、灰塑、石雕、砖雕等工艺美术品类,意义深远,也给今天的古沉木雕刻艺术汲取醇厚而独特的艺术营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郑剑夫出生于教师世家,从小就喜欢画画。1974年,他突发奇想,在一段木头雕刻出一个人物,想不到还雕得像模像样,这让他痴情地迷上了雕刻这一行。平常,他怀揣一把刻刀,干农活间隙,他会静静地往农具上雕刻几个有趣的人物。   1979年,郑剑夫考入嵊县工艺美术厂。在老师傅的教导下,郑剑夫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出了许多根雕作品。改革的春风吹起,不甘心于现状的郑剑夫,怀揣着追寻艺术的梦想,便从厂里辞职,闯荡上海滩,在上海江阴路上摆摊卖其根雕作品,收入不错。   从此,他在艺术梦想与家庭生计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契合点。他不知疲倦地穿梭于嵊州与上海两地,逐渐在上海滩名声鹊起,上海的根雕爱好者称他为“小根雕”。他雕刻的品种原来以小佛像、小罗汉为主,到后来根雕造型领域越来越宽,有鹤发苍劲的老人,有翩翩起舞的少女,有曲膝卧地的睡者,有开怀大笑的弥勒,根艺也愈发日臻成熟。上世纪8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无意之中接触到古沉木,尝试着雕刻了一件达摩作品,竟被一位韩国的收藏家黄先生用高价买走。至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古沉木雕刻艺术的探索之路。   古沉木,是指沉埋于水土之中的木材,如柏木、枫树、楠木、樟木等,历经成千上万年的堆压、浸泡,天地造化而千年不烂、万年不腐,逐渐演变成炭化木、硅化木、钙化木。它质坚色沉,兼备木的凝重古朴和石的坚硬玉润,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可与美玉媲美,是上苍赐予人类的木化玉,被称之为“东方神木”。   长期浸染根雕艺术的郑剑夫,从古沉木形态、树瘤、纹理、色泽中,慧眼识珠,一眼便看中古沉木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他便四处张罗,收集各类色泽不一、形态迥异的古沉木,凭着高超的雕刻技艺,鬼斧神工,因材施艺,一件件精致的古沉木雕刻作品相继问世,使古沉木“化腐朽为神奇”。他的作品追求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意境,一木一世界,主张以人的朴素之心与根的朴拙之形“悠然心会”,作品力求“以形传神”、“似雕非雕”,来凸显根艺的奇葩神韵。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