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短文两篇》导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7《短文两篇》导学案

27.《短文两篇》导学案 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 【教师寄语】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一)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掌握下面的知识 (1)“书” (2)《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的意 。本文宛如一幅清丽的 ,又像一首流动的 ,语言凝练且生动。 2.朗读课文,字词2)翻译句子: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 点名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 。1.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请大家再读课文,回答:(1)说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么这幅山水画中有那些景色呢? (2)说它“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那么这又是怎样一首诗呢?(提示:对偶描写)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学习了这篇文章,你认为这封信和现在的一般书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请谈一谈。 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以感叹总括前文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选出加字意思有误的一项( )A 蝉则千转不穷(尽) B 负势竞上(凭借) C 横柯上蔽(隐蔽)??? D 好鸟相鸣(美丽) 2选出加字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 .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C. 互相轩藐 D?天下独绝3.解释加(1)猛浪若奔( )(2)风烟俱净( ) (3)窥谷忘反( ) 梳条交映,有时见日( ) 4.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记承天寺夜游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并背诵课文;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再徙常州月夜图,激发兴趣晚风轻轻,皓月当空,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古寺旁的松柏沐浴其中,周围的一切都像笼着一层轻纱,如梦如幻。……此时此刻,不再有诗人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感叹;也不再有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唯有一个月夜的漫步者发出了不一样的人生感慨。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一起走进他的心路历程。 (一)自主学习  1. 文学常识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 ,字 ,号 ,谥号 ,眉州眉山人, (朝代)著名 、 。他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同为“ ”之列。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 词风。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遂( )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 藻( )荇( )交横 竹柏( )影也 解( )衣欲睡 积水空明( ) 3.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1)解衣欲睡 欲: (2)欣然起行 欣然: (3)遂至承天寺 遂: (4)盖竹柏影也 盖: (5)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6)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7)念无与为乐者 念: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4.解释句中的“与”字: (1)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 念无与为乐者( ) (3) 相与步于中庭( ) 5.翻译句子: (1)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合作探究   1.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叙述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要素? 2.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a.丛中蛙鸣不断。b.村中狗吠鸡鸣。c.几处纳凉人笑

文档评论(0)

sb9185s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