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耕作方式及农具的变化 * 概念辨析: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1.小农经济突出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方式。 2.自然经济的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突出自给自足,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 一 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lei si),教民农耕。 ——《白虎通》卷二 神农氏塑像 (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 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 神农氏——中国农业的始祖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 ——汉景帝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1、耕作方式、生产工具: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春秋开始,战国推广) 2、水利建设:都江堰、井渠(坎儿井) 3、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 4、赋役制度: 三、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精耕细作 二、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005年12月29日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 1.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是( ) A.集体耕作    B.简单协作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庄园经济 2、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 )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3、著名学者余秋雨把都江堰视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 ) A、大禹 B、郑国 C、李冰 D、王景 C B C 5、“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4、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A C 6、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 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 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7、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A B 8、 《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 )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 D 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 (水利事业的发展)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课堂讨论 生产力 悯农诗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阅读课本,找一找: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