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光灯下孔子的圣行与凡心.doc
聚光灯下孔子的圣行与凡心
越了解孔子,就会越发现他并非一个360度无死角的完美塑像,而是一个有温度、有性格,时而温文尔雅、时而风趣顽皮、时而自信爆棚、时而否定自己的鲜活的翩翩君子。
这是一个悖论,世间无人生来就是圣贤,又人人皆可为尧舜;这又是一个真理,你选择走什么样的路,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当胸中吐纳济世情怀――时时处处,圣人之躯便会挺拔生长;当眼底尽是苍生黎民――天天年年,圣人之魂便会绵亘千年。
可是,圣人终归有颗凡心,不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完美无瑕;不是菩提树下的佛陀,不悲不喜。圣人,正因有了爱憎、好恶、亲疏、忧乐,才有了立体丰满的人格。过尽千帆,我们常常发现,思想上的巨人也许正是生活中的顽童,站在精神制高点上的他们,却总抱有一颗赤子之心,爱其所爱,恶其所恶。滚滚长江流逝,潮落潮起刷新多少圣人的面孔,这其中,孔子无疑是一面屹立不倒的旗帜,一个历久弥新的精神符号。
翻看记录孔子言行的那些句段,字里行间我们总能捕捉到圣人日常的一颦一笑,似乎跨越千年,他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都能够聆听到他的呼吸,感受到他的心跳。
言语间的潜台词
言有尽意无穷,恐怕是孔子师生之间对话的最大魅力,你来我往之后的言外之意更是让我们思虑不尽。孔子尚礼,礼是他的行为底线,更是他的识人标准。《论语》的《八佾》篇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讲到韶乐,认为美极了也好极了;讲到武乐,则认为虽然美极了,但还是不够好。
同样优美的音乐,缘何在孔子心里却优劣分明呢?这就必须要谈一谈两段音乐的出处。韶乐是舜帝时流行的乐曲,舜的天子之位是由尧帝禅让而来,也就是依礼而至,因此孔子认为这种行为是尽善的;而武乐是周武王时期流行的乐曲,周武王的天子之位是讨伐商纣而来,虽然是正义之战,但按孔子之意,则有违礼之嫌,由此孔子认为武乐虽然尽美但不尽善。
在《论语》的《公冶长》篇中有一句孔子对伯夷、叔齐的褒扬:“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句话表面是称赞伯夷、叔齐宅心仁厚,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段生动记载:当年伯夷和叔齐兄弟二人互相谦让君位而双双远走他乡,听说西伯侯姬昌敬天爱人,于是就去投奔姬昌,可不曾想二人赶到时,西伯侯已经去世,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周武王姬发正带着父亲的灵柩讨伐商纣。伯夷和叔齐见此情景非常悲愤,跪在姬发的马前冒死进谏:“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意思是父亲尸骨未寒就大动干戈,这能算是孝吗?以大臣的身份去征讨君王,这能算是仁吗?后来武王伐纣成功建立西周,伯夷和叔齐以此为耻,坚决不吃周朝的粮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把这两个片段串联在一起,我们不难看出,尚礼的孔子是抵制以暴制暴的,这也正体现了他终身推崇的仁爱思想,希冀天下归仁。这种类似的潜台词在《论语》中随处可见,当我们将一片片闪光的碎片串联起来,就变成了一条璀璨的“珍珠”链,时移世易,光芒永恒。
眉宇处的微表情
孔子的喜怒哀乐在与弟子的促膝谈话间表露无遗。当弟子与他达到思想上的共鸣时,孔子就会由衷地欣喜。某天孔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围坐闲聊,孔子问四个学生各自的人生志向,当曾皙讲到他的人生志向就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时,孔子毫不吝啬地用“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皙的话)”来表达对曾皙的赏识,因为曾皙所讲到的理想正是孔子向往并不断践行的礼乐治国。
当弟子的日常表现背离了孔子的教学初衷时,孔子就会严厉地斥责。孔子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除了需要一日三省吾身之外,更是要日日精进、不得懈怠。孔门十哲之一的宰予被孔子评价为非常擅长言辞,但表扬归表扬,不努力的时候孔子也会毫不留情地给予批评。宰予昼寝,孔子愤然呵斥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将严厉进行到底。当白发人送黑发人时,孔子毫不回避内心的哀恸。颜回英年早逝,孔子仰天长叹两声“天丧予”,彼时孔子内心的痛苦我们感同身受,一痛失去最心爱的弟子,二痛失去了最得意的传人,第一叹孔子似乎在说老天是要取了我的性命,第二叹孔子似乎在说老天是要断了我的思想。这种大哀也许就叫做肝肠寸断吧。
当性命攸关之际,孔子仍能够乐观地处变不惊。《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与众弟子受难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危在旦夕,孔子也觉得此番遭遇凶多吉少,于是把最欣赏的三个弟子子路、子贡和颜回逐一叫到膝前,问了他们一个相同的问题:“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子路和子贡均未能给出让老师满意的答案。轮到颜回,他掷地有声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一句“不容,然后见君子”让孔子瞬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