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差分因子的血氧饱和度算法研究.doc
基于差分因子的血氧饱和度算法研究 【摘 要】传统无创双波长血氧饱和度测量方法忽略了光散射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人体组织中光散射对吸收度的影响,引入了人体差分路径因子,优化了光的传播路径计算方法,改进了时变光谱算法,有效解决了光在人体中的散射造成的测量误差大的问题。 【关键词】双波长;血氧饱和度;吸光度;差分路径因子 【Abstract】Traditional noninvasive double wavelength oxygen saturation measuring methods ignore the effect of light scattering on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In this paper,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light scattering in human tissues to absorbance through research, introduces human differential path factor, optimization of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propagation path of the light spectrum , and improve the time-varying spectral algorithm,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measuring error big of light scattering in the human body .. 【Key words】Dual wavelength;Absorbance; Oxygen saturation; Differential path factor 0 引言 传统双波长血氧饱和度测量算法以朗伯比尔定律为基础,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介质时,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溶液厚度的乘积成正比。测量时,光束照射皮肤表面,透过人体组织传输到光电二极管。此过程中,光强会在人体组织中衰减。其中,肌肉皮肤等组织对光的吸收保持恒定不变,光线通过后转换成电信号后就是直流分量;而动脉血管内,由于脉搏搏动,导致血管的容积出现周期性变化,光线通过后转换成电信号后就是交流分量,根据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的测量值,可以计算出血氧饱和度[1]。但是人体组织是一种非均匀的混合介质,依据传统的朗伯比尔定律的测量方法忽略了光在人体组织中的散射作用[2],在测量中会直流分量测量值会产生波动,直接影响了血氧饱和度测量精度,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较大,甚至数据不可用。因此,本文目的在于针对传统测量方法的误差大和数据利用率低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减小测量数据的误差和提高数据的检测速率。 1 吸光度分析 1.1 基于朗博比尔定律的吸光度分析 其中,Ii为第i层的入射光强,li为第i层组织厚度,?着ti为组织摩尔消光系数,c为组织浓度。 其中,O为人体组织的吸光度,li为第i层组织的厚度。 2.2 基于差分路径因子的吸光度分析 大量的统计结果表明,由于散射的影响,光子从光源到检测器间为随机迁移过程,研究人员通过Monte Carlo模拟的方法模拟出光子在组织中的运行轨迹,可知光子的平均运动轨迹为“如图1所示弯弓型”[3],由于从光源发出的光子传播至检测器,其弯弓状轨迹的平均行程L远大于光源到检测距离l,二者关系为L DPF×l。其中DPF为组织的差分路径因子,它与组织的光学参数即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有关。在血氧饱和度一定的范围内,光线所走的有效光程由血氧饱和度的改变为引起的改变可以忽略,当多层组织结构确定,可以近似认为DPF与l选择无关[4]。因此,对(3)式进行修改,得到修正后的公式: 3 基于时间分辨的差分路径因子 人体组织对光子的强散射作用直接导致了其飞行路径的改变,而光子的实际飞行轨迹我们一般是不知道的。研究表明,光子的平均飞行路径一般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可通过指定波长下的吸收系数?滋?缓秃停孔?s散射系数来对其进行估算。为了测量光子的平均飞行路径,有学者提出时间分辨的方法。 其中,表示入射光子在组织中的平均飞行时间;c表示光在则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x108m/s);n为相对于人体组织的折射率(一般为1.4~1.5左右)。 4 结论 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差分路径的时变光谱算法引入了差分路径因子,考虑了光在人体组织内的散射效应,理论上更为严谨;同时,根据数字采集系统的特点,该方法在一个脉搏周期内,测量多组数据,完成多次采样,数据利用率高,得到的结果为一个周期内数据的平均值,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可靠。 【参考文献】 [1]徐可欣,高峰,赵会娟.生物医学光子学[M].科学出版社,2007:177-18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