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杂反应-丙酮碘化
1 实验目的
(1)了解丙酮碘化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方程式,测定用酸作催化剂时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2)明确所测物理量透光率与该反应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
(3)了解分光光度计的结构,掌握其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
第一步是丙酮的烯醇化反应,它是一个很慢的可逆反应,第二步是烯醇的碘化反应,它是一个快速且趋于进行到底的反应。因此,丙酮碘化反应的总速率是由丙酮的烯醇化反应的速率决定,丙酮的烯醇化反应的速率取决于丙酮及氢离子的浓度,如果以碘化丙酮浓度的增加来表示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则此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1
式中,CE为碘化丙酮的浓度,CH+为氢离子的浓度;CA为丙酮的浓度;k表示丙酮碘化反应总的速率常数。
由反应(2)可知 2.2
因此,如果测得反应过程中各时刻碘的浓度,就可以求出dCE/dt。由于碘在可见光区有一个比较宽的吸收带,所以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来测定丙酮碘化反应过程中碘的浓度,从而求出反应的速率常数。若在反应过程中,丙酮的浓度远大于碘的浓度且催化剂酸的浓度也足够大时,则可把丙酮和酸的浓度看作不变,把 2.1 式代入 2.2 式积分得 2.3
按照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某指定波长的光通过碘溶液后的光强为I,通过蒸馏水后的光强为I0,则透光率可表示为 2.4
并且透光率与碘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2.5
式中,T为透光率,d为比色槽的光径长度,ε是取以10为底的对数时的摩尔吸收系数。将 2.3 式代入 2.3 式得 2.6
由lgT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kεdCACH+。式中εd可通过测定一已知浓度的碘溶液的透光率,由 2.5 式求得,当CA与CH+浓度已知时,只要测出不同时刻丙酮、酸、碘的混合液对指定波长的透光率,就可以利用 2.6 式求出反应的总速率常数k。
3 仪器、药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套;烧杯(100mL)一个;容量瓶(50mL)2只;容量瓶(100mL)1只;比色皿1个;移液管(10mL)3只。
盐酸溶液(0.4035mol·L-3);标准盐酸溶液(1mol·L-3);丙酮溶液(2mol·L-3)。
4 实验操作
首先依次打开电脑、打开分光光度计电源(仪器后部)、点击电脑桌面上软件,让仪器进入自检状态,进入测量界面后选用“光度测量”,选定“T”模式,设定所有光波波长为565nm、采集数据次数为80((次/半分钟)。
4.1 0.03 mol·L-1碘溶液的配制:由KIO3、KI和HCl反应而得 KIO3 + 5KI + 6HCl 3I2 + 6KCl + 3H2O (2.7)
在100mL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加入KIO3 0.2141g,搅拌溶解,然后溶入KI 1.65g,随后加入0.4035mol·L-3的盐酸15ml混合,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洗涤液倒入容量瓶,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4.2反应溶液的准备
2个50 ml容量瓶:① 5mL上述配好的碘溶液,然后稀释至50mL刻度;② 5mL上述配好的碘溶液 + 5 ml丙酮溶液 + 5mL 1mol·L-3的标准盐酸溶液,然后稀释至50mL刻度。
4.3 样品透光率(T)的测量 (1)做参比:将所用比色皿清洗干净,用蒸馏水做参比,比色皿放入1号池,点击“校零”T显示为100%后,将光栅束调至2号样品池;
(2)测量反应液:用 ② 容量瓶中反应液洗涤比色皿三次,装样,擦拭干净后放入2号池,点击“开始”,记录数据,采集数据结束后,取出比色皿,洗涤;
(3)测量纯碘溶液:用 ① 容量瓶中碘溶液洗涤比色皿三次,装样,放入2号池,测其透光率,记录2~5次数据取其平均值。
依次关闭软件、分光光度计电源、电脑,收拾实验仪器及桌面。
4.4数据处理
(一)利用纯碘溶液所得透光率T和,根据lgT ,求出值;
(二)lgT对时间t作图,由拟和直线斜率和值求出室温下的速率常数k。
5 问题讨论
虽然在反应(1)和(2)中,从表观上看除I2外没有其它物质吸收可见光,但实际上反应 体系中却还存在着一个次要反应,即在溶液中存在着I2、I-和I-3的平衡: (2.8)
其中I2和I-3都吸收可见光。因此反应体系的吸光度不仅取决于I2的浓度而且与I-3的浓度有关。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知,在含有I-3和I2的溶液的总消光度E可以表示为I-3和I2两部分消光度之和 (2.9)
而摩尔消光系数和是入射光波长的函数。在特定条件下,即波长λ 565nm时 ,所以 2.9 式就可变为 2.10
也就是说,在565nm这一特定的波长条件下,溶液的消光度E与总碘量 I2+I3 成正比。因此常数εd就可以由测定已知浓度碘溶液的总消光度E来求出了。所以本实验必须选择工作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