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PomalaaIUP159红土型镍矿风化壳特征及找矿方向.docVIP

印尼PomalaaIUP159红土型镍矿风化壳特征及找矿方向.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尼PomalaaIUP159红土型镍矿风化壳特征及找矿方向.doc

印尼PomalaaIUP159红土型镍矿风化壳特征及找矿方向 摘要: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产出一系列规模大、品位富、易开采的红土型镍矿床。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金属镍资源需求与日俱增,国内众多地勘单位和企业陆续进入印尼苏拉威西岛开展红土型镍矿的勘查与开发工作。本文以东南苏拉威西省科拉卡县Pomalaa IUP159矿床为例,分析该类矿床的风化壳垂向分带特征。研究发现红土风化壳自上而下可划分为褐铁矿层、腐岩层和基岩层三大层,Ni矿化主要发生在腐岩层的上部,并提出找矿的风化壳标志、岩性标志和地形地貌标志,对该类矿床的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Pomalaa;红土型镍矿;风化壳;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P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0 引言 苏拉威西岛位于印度尼西亚东部地区,面积17.46万平方公里,呈K字型展布,是印尼红土镍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岛的红土镍矿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比较著名的找矿远景区有北科纳威县的Langgikima、Lasolo,莫罗瓦利县的Kolonodale、Tontowea以及科拉卡县的Pomalaa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金属镍资源需求与日俱增,国内众多地勘单位和企业陆续进入印尼苏拉威西岛开展红土型镍矿的勘查与开发工作,例如云南有色地质局308队[1]、河北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江苏总队、华东有色地质局805队[2]等。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响应国家矿产资源勘查“走出去”战略号召,积极开拓东南亚国家优势矿种勘查市场,目前红土型镍矿及铅锌多金属矿项目遍及苏拉威西、加里曼丹及西爪哇等地。本文以东南苏拉威西省科拉卡县Pomalaa IUP159矿床为例,分析该类矿床的风化壳垂向分带特征,以期指导该地区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 1 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印度尼西亚东南苏拉威西省科拉卡县(Kolaka)的波马拉镇(Pomalaa)辖区(如图1),大地构造位置为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汇聚作用形成的蛇绿岩带上[3],自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非常活跃,为红土型镍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Pomalaa地区的红土型镍矿勘查开发工作拥有近百年历史,早在荷兰殖民地时期,西印度地质调查局便根据苏拉威西岛东部广泛出露的蛇绿岩把本区划入镍矿成矿远景区域,建议开展系统的地质勘查工作;本地区的镍矿开采始于1937年,之后几经易手,最终印尼国有的Antam公司获得该区大部分采矿权。IUP159矿权目前为PT. Toshida Indonesia公司所有。 区域内地层主要由三叠系、第四系陆缘碎屑岩夹灰岩及古生代、中生代的变质岩组成。其中三叠系陆缘碎屑岩夹灰岩在超基性岩四周均有分布;古生代和中生代变质岩成条带状分布于超基性岩体的北东侧;第四系河流冲积物主要分布于区域的边部及近海岸部位,往往形成大小不一的河流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内主构造线方向多呈北西向,延伸可达几十至几百千米,断续被北东向小断裂错切,对岩浆岩的分布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区域内广泛出露的岩浆岩为中生代超基性岩体,主要由橄榄岩、方辉橄榄岩、辉长岩、蛇纹岩构成,这些岩石通常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大部分超基性岩的顶部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红土风化作用,并发育有褐红色、紫红色黏土,缓坡丘陵地带岩体的顶部被厚层的红土风化壳覆盖。 2 风化壳特征 从矿区内出露的自然剖面及采场剖面的揭露显示,超基性岩砾岩体顶部的红土风化壳在垂向上有三个明显的分化带,褐铁矿层-腐岩层(亦称蚀变砾岩带)-基岩层,按岩性变化大致可细分为6层(如图2),从上往下分别为:(1)褐红色腐殖土(腐殖土层,代号Q);(2)褐红色/褐黄色黏土(红色褐铁矿层,代号Ma);(3)红黄色土状风化超基性(黄色褐铁矿层,代号Mb);(4)黄色/黄绿色半土状、碎块状风化超基性岩(上腐岩层,代号Sa);(5)浅黄色/浅灰色块状半风化超基性岩(下腐岩层,代号Sb);(6)棕灰色/灰黑色弱风化超基性砾岩(砾岩带,代号U)。各层之间及与基岩均为渐变过渡关系。 根据岩心基本分析结果对不同岩相带的Ni品位值进行了归类统计(表1)。经分析发现,矿区内红土风化壳各层均有不同程度的镍矿化,从上至下镍从褐铁矿层到腐岩层转变过程中逐步富集,在腐岩层的中上部的土状-土块状腐岩层中达到最大富集。褐铁矿层样品的Ni品位值多为0.54-0.69%,腐岩层样品的Ni品位值多为0.73-0.80%,而基岩样品Ni品位值则多低于0.50%,自上而下表现出低-高-低的波动变化特征。Co的富集主要集中在红土风化壳上部的褐铁矿层。 对矿区典型钻孔ZK6-14进行基本元素分析的结果(如图3)同样支持上述观点,Ni和Co分别在上腐岩层和黄色褐铁矿层达到最大富集;MgO和SiO2含量则呈现出随深度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