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因子的通径分析.doc
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因子的通径分析 摘要 通过对四川省8个玉米杂交种的行粒数、穗行数、出籽率、百粒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及其对单株产量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行粒数次之,穗行数较小,出籽率的直接作用为负效应。 关键词 玉米;产量;产量因子;通径分析;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09-01 Abstrac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ent of 4 economical traits(kernels per row,ear row number,seed rate,100 seed weight)and their roles in grain yield per plant of 8 hybrid maize varieties were studied in the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00 kernel weight was the greatest contributor to grain yield per plant,followed by kernels per row,ear row number was the least.And the effect of seed rate was negative. Key words maize;yield;components of yield;path analysis;Sichuan Province 玉米产量性状具有复杂的数量遗传特点,受多种因数影响,其中穗部性状的影响最为突出[1-3]。对玉米的穗部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本文资料来源于2014年四川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全省共10个试点。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33 m2,密度为48 000株/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穗部因子与玉米产量的相关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行粒数、穗行数、出籽率、百粒重均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行粒数与穗行数、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出籽率与穗行数、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应选择行粒数较多且出粒较高的杂交组合。 2.2 通径分析 p1-0.326 0p2-0.092 0p3-0.450 1p4 0.553 8-0.326 0p1+p2+0.329 7p3+0.184 3p3 0.434 1-0.092 0p1+0.329 2p2+p3+0.842 9 p4 0.380 6-0.450 1p1+0.184 3p2+0.842 9p3+p4 0.114 1 得到通径系数: py1 1.414 2,py2 0.965 6,py3 -1.002,py4 1.415 8;决定系数:p2y.123 4 0.982 5,pye 0.132 2。 2.3 通径系数的显著性测验 sp1 0.161 8 sp2 0.129 4 sp3 0.129 4 sp4 0.299 8 t1 804 278 t2 7.460 1 t3 3.544 3 t4 4.720 9 查表,得t0.01 2.631 0计算的t值均大于2.631 0,故py1、py2、py3、py4均达到极显著。 2.4 通径系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测验 sp1-p2 0.065 6 sp1-p3 0.218 4 sp1-p4 0.207 5 sp2-p3 0.219 4 sp2-p4 0.207 5 sp3-p4 0.300 2 t12 6.838 4 t13 11.062 3 t14 0.007 7 t23 8.968 0 t24 2.188 0 t34 8.054 0 查表得:t0.01 2.631计算的t12、t13、t23、t34均大于2.632,表明行粒数、百粒重与穗行数、出籽率对单株产量的作用确实显著。 2.5 单株产量组成的通径分析结果 单株产量组成见表2。 3 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决定了玉米单株产量变异的98%。说明这4个因素是玉米产量的主要构成因子。百粒重和行粒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且差异不显著,穗行数对产量的影响也为正向作用,出籽率对产量直接效应为负值,但其通过百粒重的间接作用p34 1.193 3大于其直接作用p3y -1.002。 四川省玉米获得高产,应先考虑百粒重和行粒数,其次为穗行数和出籽率。由于百粒重和穗行数、出籽率正相关,行粒数和其他3个因素负相关,因此在实际育种操作中,保持一定行粒数的同时,追求较高的百粒重,可取得较好效果[4-6]。 4 参考文献 [1] 郑祖平.玉米产量构成因子的总贡献分析[J].玉米科学,1999(增刊):23-26. [2] 卢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