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藕轮作对池塘底质环境的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鱼藕轮作对池塘底质环境的影响.doc

鱼藕轮作对池塘底质环境的影响   摘要:为推广鱼藕轮作这种节约型、生态型的绿色无公害的养殖新技术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试验研究了多年养鱼塘在不同种藕年限下底泥的理化性质及种藕对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年养殖鱼塘在未种藕与种藕2、3和4年之后的底泥中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含量的水平分布特点是中心处略高于四角处;多年养殖鱼塘连续种藕2年,其TN、TP和OM含量会明显下降,但随着种藕年限的继续增加,TN、TP和OM含量又会呈现增加的趋势;且鱼藕轮作中栽种莲藕后底泥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多样性高于未种藕的养鱼塘。   关键词:鱼藕轮作;底泥;有机质;氮;磷;微生物;代谢   中图分类号:S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1-0059-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1.017   池塘底泥是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鱼塘物质和能量的陷井,又是鱼塘肥料的仓库[1-4]。由于长期养殖,大量饲料的投入和鱼类代谢物所形成的有机质及生物营养元素在池塘底部大量累积[5-7],其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氧气,易造成池塘底部缺氧进而影响底质的呼吸作用,进一步影响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同时还易分解产生某些有毒物质,如甲烷、亚硝态氮、硫化氢、硫醇、氨、有机酸和低级胺类等,再者,养殖多年的池塘底泥中还存在许多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当池塘水质变坏、酸性增加、环境恶化时,鱼类的抗病力下降,而致病微生物等却大量滋生蔓延,最终导致鱼病的暴发与流行,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针对中国池塘养殖密度大、水体质量欠佳、易爆发鱼病的特点,池塘底泥的调控显得尤为重要,且对于构建良好生态型的养殖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池塘底泥的修复技术主要有曝气、原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近年来,为了实现养殖池塘经济价值的最大化,中国很多地方的渔民也开始实施将鱼塘进行莲藕种植后再进行养鱼的一种鱼藕轮作方式,但关于鱼藕轮作中连续种藕对底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大多都是对鱼藕混作技术方面的研究[8,9]。本试验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主要研究多年养殖塘改种莲藕之后底泥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分布规律和变化情况以及鱼藕轮作中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变化,对充分利用池塘底泥和水体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养殖池塘底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途径,进而推广一种节约型、生态型绿色无公害的养殖新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池塘介绍   湖北省荆州市太湖农场水产养殖现有养殖水面420 hm2,2012年底对其试验场地及周边鱼藕轮作的相关规模进行了初步调查,该养殖场现有的渔农(鱼牧)混作模式主要为种青养鱼(水面种青肥水养鱼、陆地种青饲料)。小规模的鱼藕混作模式存在,鱼藕轮作方式已经进行了5年左右,其规模约占养殖面积的2%。2013年3月,在太湖养殖场二队抽样调查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池塘,这4个池塘分别为养殖场二队4家农户所有,其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2 池塘底泥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在以上4个池塘的四角和中心处分别设水平分布采样点5个,用中间空心的硬质塑料圆管采集各个池塘表层5 cm左右的底泥,剔除石砾和植物残根等杂物,混合均匀,共计20个泥样。泥样经过自然风干,粉碎过筛(筛孔直径1 mm或0.15 mm)之后测定其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以及含水率等相关指标。   1.3 样品测定及数据分析   底泥样品中的OM含量用烧失量(LOL)表示;含水率采用烘干法,底泥(湿重)在105 ℃条件下烘24 h至恒重[10]; TN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11]; TP按SMT分离方法测定[12]。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DPS v7.05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利用Duncan’s法分析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藕年限下底泥理化性质的水平分布情况   对不同种藕年限下试验塘底泥理化性质的调查结果(表2)表明,多年养鱼的塘(未种藕)底泥中含有丰富的N、P和OM。总的来看,多年养殖塘未种藕与种藕2、3和4年底泥中的TN、TP和OM含量的水平分布特点总体为中心处略高于四角处,这可能是由于塘四角处经常受到沿岸冲击泥沙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样塘底变成了凹形。就TN来看,种藕3年的塘底泥中心处含量最高,为3.72 g/kg;对TP而言,多年养殖的塘在未种藕的情况下,其中心处TP含量最高,为1.74 g/kg,这可能与养殖多年对鱼塘投放饲料有关,也进一步说明了磷比氮更容易沉淀损失;就OM来看,种藕4年的塘底泥中心处含量最高,为13.02%。对于含水率并未呈现出一定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