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守望者左金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麦田守望者左金珊.doc

麦田守望者左金珊   四个人的孤岛   进入11月下旬,三王村大约7点日出,5点日落。左金珊一家每天将持续超过14个小时生活在完全的黑暗里。夜间最低气温在零度以下。   三王村不是孤岛,它位于山东齐河县城内,距离省会济南仅38公里。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2012年全村已经搬进了水电暖设备一应俱全的安置小区内。唯有左金珊一家四口仍住在搭建在地边的简易房中。   今年88岁的爷爷话不多,夜里常常是揣着手坐在矮板凳上过一宿,偶尔哮喘发作,一阵阵急促的咳嗽和粗喘声会短暂打破屋子的寂静。奶奶要小两岁,身体相对硬朗些,不时在屋子里走动张罗。   地里的冬小麦已经开始出苗,农活并不多。晚上,左金珊会借着手电筒的光,仔细地筛选今年刚结荚的大豆种,在她看来,每一粒种子都极有可能成为接下来培育新品种的父本或母本。   对于左金珊坚守农田的事,爷爷认为这是一场大跃进式的革命,奶奶理解为全家的骄傲,妈妈觉得至少不危害社会是好事,她自己则觉得是在培育“亩穗数多、穗粒数多、千粒重大”的小麦新品种。   细数下来,今年已经是左金珊坚持培育小麦的第9个年头,随着品种的不断成熟,她愈发觉得这4亩地小麦必须24小时看守,于是4年前爷爷奶奶搬到地里,义务为孙女当起试验田的护卫。起初老两口挤在不到半米高的简易帐篷里,每天爬着进去又爬着出来。后来老两口开始推土填沟,慢慢把接近两米深的沟填成平地,又在亲戚的资助下盖起了如今还算宽敞的两间简易房,还隔出了一间烧火房和一间鸡舍。   在镇上售楼处打工的妹妹是目前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她独自在外生活,不定期给妈妈汇钱。进入冬天,家里的母鸡下蛋越来越少,左金珊的妈妈打算再卖掉一些补贴家用。其实按照左金珊的说法,今年她培育的小麦亩产至少有1800斤,但是这足够全家吃的几千斤小麦脱粒后并没有变成全家的口粮,而是装在麻袋里堆放在她家无人居住的安置房内。因为她担心诸如收割、脱粒、磨粉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会造成种子的外流。   夜里,蜷缩在被子里的左金珊忽然问:“你觉得我是神经病吗?”   高粱穗型小麦难获认可   投身小麦育种之前,左金珊被录取为山东省一所高校的一名大专生,由于对经济管理专业缺乏兴趣,以及迫于家庭的经济压力,入学不到半年她就退学了。但17岁的左金珊没有像其他年轻人一样留在城里打工,而是回到了农田里。   说起育种的初衷,左金珊总是说想学习袁隆平造福社会,通过增加小麦产量来解决粮食问题。这之后的9年时间里,左金珊学习袁隆平更体现在始终用最传统单一的杂交育种法。   选育好的杂交品种首先需要有优良的父本和母本。夏收之前,左金珊开始伏在麦地里观察每一株小麦的穗形、穗粒数和粒大小,从一家的地里走到另一家的地里,她决心按照“改变穗形,增加穗粒数和粒大小”的思路来提高亩产量。   尽管父母本都是来自济麦22的方形穗麦,左金珊的小麦却呈现为多穗多粒的外形。齐河县农业局农机站的工作人员今年7月曾到左金珊的麦地里测产,回忆起当时所见的情景仍表现出惊诧之情:“她的小麦和别人的不一样,穗头像高粱似的,穗粒数多。”左金珊培育的这种小麦穗形不仅在齐河县2200多万亩耕地里没有相似,在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济南分中心)2014年申请测试的100多种小麦新品种中也找不到相似穗形。   “外形和80年代陕西出现的小堰品种很像。”齐河县农机站站长王义根据照片判断。   在齐河县2014年粮王大赛小麦验收产量表中,左金珊申报的小麦被标记为“品种不详”,测产全县排名第9,亩产710.6公斤,比第一名少54.3公斤,被评为2014年齐河县小麦种粮先锋。对于这个结果左金珊并不满意,认为测产远低于自己的实际产量。农机站王义则不认为测产结果有出入:“这个比赛不限制品种,没有任何门槛,都一视同仁,可能有误差,但差距不大。”   从左金珊一家的口粮地沿黄河大道向北几千米便是如今三王村的安置社区。走进社区,绿化带已经被村民种满了蔬菜,十几个村民挽着裤腿在几米深的干涸的泥塘里挖藕,几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坐在楼下边晒太阳边闲聊。被问到关于左金珊育种的事情,都是带着哄笑摇头拒绝。   说到女儿的不被理解,左金珊妈妈眼睛里都有泪水打转,显得格外心疼。“有时候他们骂到我们脸上,说我女儿是不是不正常,他们不知道她是在做实验,她在地里一站就一个多小时,拿着小镊子一点一点授粉、观察,我一点儿都替不了她。”   个人育种时代终结?   两年前,曾有人帮左金珊向县农业局反映育种的情况,县农业局张副局长见到麦穗样品时,表现得极为诧异,当即让人通知左金珊去找他。“育种我不懂,但也希望如果真是好,能获得政府承认,也就能获得一些资金、土地的支持。”这并没给左金珊的育种带来实质性帮助。育种要获得政府支持,就要先通过新品种审定,而这也和未来可能获得的品种权益一样,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