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注郭象从诠释学观点解读郭象《庄子注》」系列讲座.docVIP

「庄子注郭象从诠释学观点解读郭象《庄子注》」系列讲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注郭象从诠释学观点解读郭象《庄子注》」系列讲座.doc

「莊子注郭象──從詮釋學觀點解讀郭象《莊子注》」系列講座 第四講:德充符、大宗師注詮釋(5月28日) 香港道教聯合會主辦 講者:劉桂標博士 郭象的「自然即名教」說詮釋 其他玄學家的孔老會通學說 -本講講〈德充符〉及〈大宗師〉兩篇郭注的詮釋,∵時間問題,只講及當中最重要的郭象詮釋新義──「自然即名教」義。 -此義很難依上講講新義的進一步區分(轉化義與創造義)來辨別。∵此義雖新,但郭象卻沒有自覺地創造新觀念,但後來學者一般都將此義稱為「自然即名教」義。∴事實上轉化義與創造義很難截然分清楚。 -另外,郭象的主要學說,是繼承和發展魏晉玄學家所熱中討論的孔老會通,或即自然與名教會通問題。從詮釋學的角度來說,可說是郭象《莊子注》中詮釋者視域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可見到詮釋者的詮釋受到其本身的文化學術背景的重大影響。 -在先秦時,道家與儒家、墨家等並列為主要的九流十家中的學派,∵要互相競爭,∵對對方的學說未夠時間消化,∴對對方往往發出強烈的批評。 e.g.孟子闢楊墨,楊指楊朱,亦是道家人物(有學者曾說楊朱就是莊周)。 到了魏晉時,道家與儒家經長時間發展後,已成為了中國學界的主流思想,雙方的互相了解也加深了。∴由互相競爭(排斥)轉變成互相會通(兼融)。 -簡言之,魏晉時代郭象前的儒道會通學說主要觀點如下: /王弼的「名教本於自然」說 \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說 王弼的「名教本於自然」說 -自然與名教(道家與儒家)的會通問題,是魏晉玄學的主要討論問題之一,而王弼對此的有關觀點為「聖人體無」說。 -王弼此說的出處: 弼幼而察慧,年十餘,好老氏,通辯能言。父業,為尚書郎。時裴徽為吏部郎,弼未弱冠,往造焉。徽一見而異之,問弼曰:「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也,然聖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無已者何﹖」弼曰:「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不說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恆言無所不足。」(何劭《王弼傳》) 釋魏晉人物雖盛談老莊,但大都承漢代以來的傳統觀點,以為老莊不及孔子。此種觀點,其至王弼也如此。 不過,嚴格來說,他的觀點,只是陽尊儒聖,但實質陰崇老莊。∵ /表面上:王弼此說以為儒家高於道家(孔子高於老子),∵孔子能將道身體力行出來,而老子因不能身體力行,故將自己的不足以語言來表述。→表面上老子不及孔子。∵中國哲學重實踐多於理論。 \實際上:王弼這裏所說的道,卻並非儒家的道德之道而是老莊的自由之道,i.e.無。→實際上講儒道會通仍以道家義理為最高。 -講者評論: 優點:指出中國哲學中的價值之學中,實踐高於理論的道理。 缺點一:表面上似尊儒家,但實際上卻以道家為最高,儒家義理根本隱而不見。∴不能成功會通儒道二家。 缺點二:未涉及儒家的積極自由義與道家的消極自由義的比較和會通。 缺點三:未涉及儒家的道德自由義與道家的藝術自由義的比較和會通。 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說 -嵇康此說的出處: 六經以抑引為主,人性以從欲為歡;抑引則違其願,從欲則得自然。然則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經,全性之本,不須犯情之禮律。(嵇康《難自然好學論》) 夫稱君子者,心無措乎是非,而行不違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氣靜神虛者,心不存于矜尚;體亮心達者,情不繫於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繫於所欲,故能審貴賤而通物情。物情通順,故人道無違:越名任性,故是非無措也。(嵇康《釋私論》) 釋:儒道的異同與高下 /儒家(名教)-壓抑情欲,有違人的本性 \道家(自然)-順應情欲,合乎人的本性 →儒家有違人的本性,不及道家合乎人的本性,∴要超越名教而放任自然,捨儒入道,才能安身立命。 -講者的評論: 優點:對流於形式主義的禮教義的批評及主張人須順應自然欲望有其合理處。 缺點一:沒有區分開形式主義的禮教義與儒家哲學本義。(這點也是老莊哲學本身的限制) 缺點二:對於情欲本身及其順逆之道並不夠全面和深入 ∵情欲可分自然的情欲(e.g.一般的食色之欲)與邪惡的情欲(e.g.姦淫擄掠之欲)兩種;前者應順應而非壓抑,但後者則應壓抑而非順應。 缺點三:未涉及儒家的積極自由義與道家的消極自由義的比較和會通。 缺點四:未涉及儒家的道德自由義與道家的藝術自由義的比較和會通。 郭象的「名教即自然」說 迹冥圓融義 -此觀點已在第二講講〈逍遙遊〉及〈齊物論〉注時已講及,∴以下只重點覆述。 -郭象迹冥論的主要觀點為: 1. 儒家人物堯帝雖為帝王,但能無為而治,∴其人生境界與出世的道家人物許由有相同的人生境界。(儒道兩家俱可講無為自然。) 2. 堯帝禪讓天下於許由的故事,可說象徵儒家具入世性,道家具出世性,這是郭象對儒道的區分。 3. 他以為入世重用,出世重體,而體用不二,故儒道並尊。 4. 他強調可位列聖人的堯帝的無為而治的價值,一義下是承接王弼觀點,肯定體無(體道)的重要性。 -迹冥圓融義可說是郭象會通儒道的最主要觀點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