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仰是人类寻找生命幸福的通途.doc
信仰是人类寻找生命幸福的通途
1
在中国这种无神论从而泛神论语境中教育长大的人其寻找信仰的心路历程是艰辛的,因为你要跨越社会文化的代际断层。
人是世界上最脆弱的动物,漫长的孕育期、哺乳期、成长期和衰老期,脆弱的抗热、抗寒及抗击打能力,羸弱的攀爬、进攻与逃离能力等等。正是这种人的个体脆弱性决定了人从根本上是只适于群居的社会动物,人对社会这种群居方式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完全离开社会,人将不成其为人,更不可能长期生存并发展。
人在群居的社会中进化,发明了工具与语言文字。通过工具,人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构建了藩篱与桥梁,从而找到并学习界定人和自然从而宇宙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学会了人作为主体对自然的体验与思考。通过语言和文字,人在主体和主体之间构建了墙体和桥梁,从而找到并学习界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明了你我他她它众人人民等等主体称谓,并开始了人作为主体对其它主体间关系之永无止境的体验与思考。
人类的整部文明史,从源头上说只不过是工具发展史和语言文字发展史,及其相互交错促进的历史。在古希腊文明群星灿烂的时代,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托密勒、阿基米德等大师围绕着工具线路,界定人作为主体对自然的关系,构建了成型的自然哲学体系。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师,循着语言文字线路,界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成型的人文哲学体系。近三千年来,不管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有多大,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多么枝蔓葳蕤的复杂(自然科学蔓生出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工程,人文科学蔓生出哲学宗教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等),但追根溯源其根脉都来自自然哲学与人文哲学。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是理解人类文明史的关键。
工具既是人与自然之藩篱又是人与自然之桥梁。因着藩篱,人清楚地感知主客体之分,感知物我之界。因着桥梁,人可理解世界之奥秘,并尝试改造世界,从而展开了人类文明的三千年大角逐。语言文字既是墙体又是桥梁,因着墙体,人可界定人人关系、群组关系,构建个性与尊严。因着桥梁,人可构建人际交流,创造组织体系,动员群组去实现目标,并创造文明的仪形与范式。
人类在这一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在自由与有限的两极间摆动性探索,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都摆脱不了自由与有限的永恒冲突。人是自由的但同时又是有限的,人是创造的同时又是毁灭的,人是伟大的同时又是懦弱的,人是超越的同时又是受限的。人永远摆脱不了这种自由且有限的二律背反困境。在这个藉语言文字进行人际交往和人自身定义的文明史中,各种人类特有的文明史旋律交错演绎、琳琅满目,诗歌、戏剧、小说、绘画、音乐、理论、哲学、宗教等等。藉着运用人类语言文字能力的差异,人作为个体的差异被极端放大,特别是藉着组织的形成、信息的传播和人心理渴求他者定位的群体心理,人作为个人的差异有很多时候被无限放大到被造神的地步,而被造神的个人反过来藉组织化的力量奴役多数人,人类始终在争取平等和被奴役之间的两极摆动,文明只是改变了其表现形式而已。人类是文明的但同时又是最残忍的,人类是和平的同时又是最暴戾的,人类是平等的同时又是最等级式奴役的,人类是民主的同时又是最独裁专制的,人类是博爱的同时又是最仇恨的。因此作为人类的群体而言,平等和奴役始终作为人类文明史的两极冲突,说到底是个人自由和有限这两极冲突的社会化放大。因此就人类个体而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中。就人类群体而言:人是生而平等的,但无往而不在奴役中。
在个体生命的进程中,人需要通过工具跟自然搏击以获得生存并改进生存状态,一为肉身之存在,二为社会定位之认可。人可以展开想象去奋斗和演绎其生命之光华,体现人的自由意志。但无论何等自由与荣华,人都免不了一死,生命尊荣与繁盛,即使爬上奴役者之社会阶梯,亦终将化为粪土,这是人的有限。因此,悲剧是注定的。
那么,生命的目的何在?意义何在?什么是人的幸福?这是自人类诞生就陪伴我们的千古命题,无数哲人曾尝试回答这千古谜团。 快乐是容易定义的,因为它是身心愉悦顺畅的一种状态,也很容易被观察和体会到。幸福则很难定义,因为幸福是灵性的深层认知,是人的灵性对自己生命的内观和沉思,是灵性对人的命运的理解和终极追求,是灵性对生命终极意义的信念与定向,是灵性对死亡终极意义的理解与从容不迫的应对,是灵性生命的仪形与范式。人的灵性体现在诸多方面,而最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预知死亡并“惧怕死亡。人知自己必死并怕死,构成了人与动物的灵性界别。因此,人不断创造并丰富了死亡的仪轨:哭泣、祭奠、诗悼、歌悼、文悼、音乐、绘画、棺椁、墓志铭、传记等等,人类文明史积淀的很大一部分无不与死亡的仪轨相关,而生之仪轨与之相比反而显得苍白之至。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子所言不知生,焉知死?之论调,实在是误导了国人数千年的人类心灵探索。实质的方向应是:不知死,焉知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