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傣族舞蹈和山东胶州秧歌中的.docVIP

浅谈云南傣族舞蹈和山东胶州秧歌中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云南傣族舞蹈和山东胶州秧歌中的

浅谈云南傣族舞蹈和山东胶州秧歌中的“三道弯”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舞蹈形态特征和审美特征,但在动作形态上有些相似之处的就数“三道弯”了。由于各民族民间舞蹈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以及身体各部位的高低、劲力的运用、动律与风格上,均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同样是“三道弯”却各有不同。现在我就以云南的傣族舞蹈和山东的胶州秧歌为例子,对“三道弯”做一个浅谈。 关键词:傣族舞蹈、胶州秧歌、三道弯 云南傣族舞蹈和山东胶州秧歌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 1、云南傣族舞蹈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 傣族舞蹈是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舞蹈,傣族舞蹈优美、朴实,舞姿有很大的雕塑性,幽静的气质凝聚着东方艺术的线条美,傣族人民喜爱孔雀,“孔雀舞“就成为了他们最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他们除了模仿孔雀的动态,还常常在舞蹈姿势上面模仿孔雀的形态,就是运用了腰部和胸部的前后三道弯和胯部的左右三道弯来表现高枝孔雀垂尾而立的自然形态。因此,“三道弯”便成为了傣族舞蹈最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物资造型。 傣族妇女的短衣,简单的长包裙紧紧的裹贴于身,显出窈窕婀娜的体态,紧身的服装限制着步伐,有胯部提携动作,亭亭玉立小步行路以及高位挑担的生活身影转化到艺术上就是舞蹈中的“三道弯”姿态。除此之外,傣族舞蹈受服装限制下脚步为保持半蹲状态,在身体以及手臂每个关节都有弯曲,着也是形成傣族舞蹈特有的“三道弯”舞姿造型的原因之一。 2、山东胶州秧歌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 胶州秧歌是流传于胶州湾一带农村的秧歌小戏,与“谷子秧歌”、“海洋秧歌”一起,被称为山东“三大秧歌”。它蕴含了极其丰富的齐鲁文化,是农民抒发情感、陶冶情操的一种自娱自乐的大型广场舞蹈形式。 山东齐鲁大地滋生出来的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儒教为核心的封建社会,对妇女的一种残酷的肉体上的束缚是缠足,用这种方式来束缚妇女们精神。由于妇女们缠足之后,走路起来脚步不是很稳,人体移动时发生了偏差而直接影响了步态,于是就出现了“扭”、“闪腰”、“三道弯”这些舞蹈动态。民国以后,禁止了缠足的做法,表演者们便踩着跷板来模拟缠足以后的形态。所谓的跷板,就是特别制成带有假小鞋型的鞋,穿上以后只用前脚掌着地,裤子中只漏出小脚,以模拟缠足妇女的步态。今天的胶州秧歌中的“三道弯”就是舞蹈专业工作者从中提炼出来的。 云南傣族舞蹈和山东胶州秧歌中“三道弯”的动态特征 1、云南傣族舞蹈中“三道弯”的动态特征 云南傣族舞蹈中舞者下体多半保持半蹲的状态,身体和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造型,并且在舞蹈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这种造型,具有相对静止的雕塑性特点。这种特点的产生与其信仰的佛教和生活环境有关。 傣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热爱自由、性情憨厚、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生活在亚带气候的环境,这种环境决定了他们喜欢平稳、安静的节奏。这种生活习性使他们的舞蹈风格充满了安稳轻盈、悠然自得、秀丽灵巧的风韵。傣族舞蹈情感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性,舞蹈进行时膝盖均匀的颤动,上身随之左右摆动,但摆动的幅度不大,脚后跟向后踢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盈安稳,这也是傣族舞蹈的基本动律,这个动律充分的显示了傣族舞蹈的动态美与韵律美。这种舞蹈动律与他们信仰的小乘佛教也有一定的关系,教义所宣扬的的“唯我独善”,以佛祖为榜样的积德行善,形成傣族人民和平、善良的性格,也把这种民族性格贯穿于舞蹈动律和表演之中。 在傣族舞蹈中还有一种“一边顺”的体态特征,这种形态特征主要源于人们的劳动生活,他们劳动时的步态和形体动态中,就有一边顺的特点。于是,把“三道弯”和“一边顺”两种体态融合起来,便形成了具有傣族特色的舞蹈造型。如舞蹈中常见的“順倒三道弯”体态,就是头和身体向一个方向順倒,屈膝,反方向出胯,形成一边顺的“三道弯”体态。另外,在一些舞蹈造型中也有“一边顺”的特点,如“单展翅”、“高展翅”、“望月手”等等 “横向三道弯”也是傣族舞蹈中典型的体态特征之一,即收胯翘臀,上身前倾、腆胸、后卷、压腰。不同的舞蹈,“横向三道弯”表达的的涵义也就不同。例如杨丽萍的作品《两棵树》,是运用了傣族舞蹈中的“横向三道弯”的体态特征塑造了两棵树互相缠绕、枝干相依的树。再如独舞《孔雀飞来》,作品通过“小孔雀”天真活泼可爱的眼神,以及头在身体的“横向三道弯”压到最低点的时候调皮地使劲上扬,像是一个孩子探寻着周围奇妙的世界,展现了傣族小姑娘美丽而灵动的天性。 2、山东胶州秧歌中“三道弯”的动态特征 如果云南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被称之为静止的“三道弯”,那么,山东胶州秧歌中的“三道弯”就应该称之为流动的“三道弯”。胶州秧歌的动律特点是“拧、碾、抻、韧、扭”。这五种动律特点几乎是所在动作中都有集中统一的体现。它们循环反复,连绵不断,充满活力,富有内在的激情和动作力度,是胶州秧歌的神韵之所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