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榕:一生“三清”低调传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榕:一生“三清”低调传家.doc

李榕:一生“三清”低调传家   晚清翰林李榕是一个命运大起大落的人。他33岁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与李鸿章、李元度、李眉生同出名臣曾国藩门下,合称为“曾门四李”。49岁累功升至湖南布政使,达到仕途高峰,然而却在捐输政策上得罪地方豪强遭诬告,两年后被罢免官职。   很难有人能像他这样快速调整心态。回乡后不仅应邀撰写地方志,还重拾耕读文化,展开了长达20年的教学生涯,直到生命结束。从廉官到乡贤,李榕的一生不因处高而失低调,也不因处低而失傲骨。从先祖到后辈,这股气节如何一脉相承?廉政?t望记者来到李榕故里四川剑阁县,一探李氏家风。 承祖训:勤和恕让,耕读传家   位于剑阁县下寺镇友于村的李榕故居,是李榕授翰林院庶吉士时被赐予的翰林府。这间深藏于竹林与农房深处的宅院,远看已是一户农家。李榕遭罢免后,置“耕读为本”于座右,告诫子侄亲朋且耕且读,蔬书并重。   “启我愚昧,佑我聪明;克勤克俭,且读且耕;不学下流,不堕家声。”李榕家族秉承祖训,世代农耕。李榕之父李时荣于道光乙酉(1825年)乡试中举,曾在广东为官,他“慈祥恺悌,所至民怀”。李榕幼承庭训,刻苦攻读,立下远大志向,他曾有诗曰“少年不合潜林壑,圣明贫贱吾其羞”以示人生抱负。   李榕之母安氏勤俭温良,治家有道,对子女管教严格,强调“四戒”,即“力戒耳软任性,偏信和偏疑;力戒弟兄子侄,妯娌不和睦;力戒疏慢亲友;力戒骄凌贫贱。”严格的教育和严谨的家规,形成了“勤、和、恕、让”的家风,对李榕的人格长成有着重要影响。   李榕在长沙走马上任湖南布政使时,与各级官员约法三章:一是官样要大方,平易近人,严格管束家人,不得仗势作歹为非;二是断案要亲自勘察,下乡要轻骑简从,以诚求证;三是民间捐税不得随意乱涨、滥涨。   然而,封建积弊与清末官场时弊之深重,让性格刚直的李榕最终跌倒在政策改革上。他发现湖南各捐输局,以“劝捐助饷”为名敲诈勒索百姓,于是不顾劝阻上奏朝廷,明令征收捐税“豁免下户,着重上户”,触犯了豪门富室的利益,遭到当地权责的诬陷弹劾,后朝廷以“查无实据,事出有因”的罪名将其就地免职。   罢官回乡之后,他重拾耕读文化,不仅亲力亲为,还要求兄弟子侄每年春秋二季农忙时节,必须和长工短工一起割麦插秧,并与他们同桌饮食,不得特殊。有空闲时间就读书练字不许疏懒。   他的子孙传承家风家规,一边读书,一边劳动,大多成为地方士绅。儿子李颖、门人温、吴参与编写《剑州志》;侄孙李谔传承办学,收全乡农商子弟入学受教。乡民受李氏家风影响,大多重视文化。乡场民风大变,文化氛围浓郁。 教学:为官须廉,收放有序   虽光华已褪去,但昔日的翰林府仍然可见引路、过厅、内厅的三层式规制。从引路到过厅,镂空门楣、雕花脊瓦逐渐映入眼帘。在过厅与内厅之间的照壁上,残缺飞檐下的浮雕图案还依稀可辨,按照当时的装饰风格,左为琴棋书画,右为梅兰竹菊。再往里面的内厅,就是李榕的书房,曾经从这里诞生的诗词、书法已成为后世至今的宝贵财富。   李榕的许多经济文章、诗话楹联都被他的学生收入《十三峰书屋全集》。他曾有“季子正少年,匹马黑貂裘”的胸怀,也有“日日溪边弄碧漪,窥鱼沙鹭也忘机”的慨叹,有无可奈何的宿命之感,又包含不甘寂寞、积极进取的志向。   他回到故乡后,快速从罢官的失落中走出来。他看见家乡很少有人读书识字,特别是儿童们没有任何学习条件与机会,就在翰林府邸的东边镜默斋开办了学房,首开下寺镇教书育人先河。他办学同时还任剑州兼山书院的校长,后又主讲江油登龙、匡山两书院。   李榕的教育理念及方法,至今仍不乏借鉴。他以充实自我与处人治世为出发点,将儒道两家主张的收敛、扩展之精髓融会贯通,建立了独特的古道树人体系。他不反对门人子弟做官,但要“以‘廉’字为铁板注脚”,希望学生“共登青云梯”。他提出要走仁德治世之途,要勤谋国事、不求富贵,要重义轻利、为民解难。   为官收放有序,李榕首先做到了“收”。他在升任湖南布政使时,将从湖北乘船沿长江水路赴长沙藩台,沿途州府官员闻讯,都在江岸具礼迎候。李榕知报后,即派家人去买食材,悄悄乘坐一般官船自炊自食,船到各州府点隐蔽而过。   在治理一方之道上,李榕做到了“放”。他上任后,执掌刑名诉讼,开始纠正冤假错案,同时审理私抽捐税、中饱私囊的贪腐案件,惩治欺诈百姓的恶棍无赖。治理不过半年,民风大变,衙门书役无一舞文作弊。   后来报国之志落空,他转而投身于家乡以及川北的文化教育事业。门生张琴,翰林院庶吉士,署安徽庐江知县;张枚,任剑州知事;谢佩舒,为柳州知事等,均为一代廉吏。 教子:低调收敛,团结和睦   墙面破损的一角露出墙体,那是由材质坚韧的木竹密集编织而成的“钢筋”,经过了一百多年,仿佛依然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族。环顾四周,陋室空堂填满了荒凉寂寞。   从李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