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程复习方略】(人教版 语文版通用)2013版高中语文 4.2.2 体会语句的含意,品味表达艺术课件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第①段中作者写童年捡麦穗的梦境,写出了作者对麦子的喜爱和怀想。 B.第③段中作者运用了一组排比,写出了不管什么时期,麦子在“我”心中永远占有不可代替的分量和地位。 C.第⑤⑥段,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主要是为了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麦子的颜色和外形。 D.第⑨段第一句中的“爬”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麦苗不停地拔高生长的过程。 E.文章以麦子为线索,写出了作者对农村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厌恶。 【解析】选CE。C项,第⑤⑥段作者在写麦子的颜色和外形时,通过联想,赞美了那些如麦子一般勤劳、平凡、朴实无华、坚韧顽强而又默默奉献的农人。E项,本文通过对麦子的赞美,来表达对以父亲为代表的勤劳农民的赞美,对伟大民族精神的赞美和对故乡及亲人的怀念与牵挂之情,文中并没有表露出“对城市生活的厌恶”。 5分,对一项2分,全对给满分。 ★2.作者在第⑥⑦段把第三人称“麦子”变为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二人称给人以亲切感,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答案:①采用拟人的手法,便于抒情;②更加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对麦子深厚的感情。 每点3分 3.本文充满深情地赞美麦子,麦子有哪些方面值得赞美?请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纵观全文,摘取关键词作答。 答案: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平凡、朴实无华却内心深邃;坚韧向上,顽强不屈。 每点2分 4.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创作本文的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是赞美了以父亲为代表的勤劳的农人,二是赞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三是表达了对故乡及亲人的怀念与牵挂。 分析略。每点2分,有分析给2分,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四 2012·东北育才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清明不仅是节日 春分过后是清明。这是小时候从父亲口中听到的一句话。现在想来,它既是一句话,又是一个哲理。只有太阳直射到黄经,才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而只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才有“清明”。 创设了清明这个节日的,无疑是一个大智者。 “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一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秘密,也道尽了文化的秘密,特别是中国文化的秘密。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水因山不浊,山因水不枯;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这便是“清明”。 清明看上去是节日,其实是人格。没有山水精神的人格是残缺的人格,没有日月精神的人格同样是残缺的人格。而山水日月精神,说到底则是天地精神。天同覆,地同载。齐生死便是由此而来。 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没有生,也从来没有死,因为中国人有怀念,真诚又深沉的怀念。而怀念来自人格,人格来自奉献,奉献来自觉悟,觉悟来自天地精神,来自“清明”。而要参透这个“清明”,则需要昼夜等长、万物复苏相佐。惟有此时,人们才能生死并参。而只有生死并参,人们才能留意生死之间的“我”,才能把握生的“清”,死的“明”,才能让灵魂春色永驻。 清明处心积虑,她让我们看破:死是一个假象。就像春分过后,杨柳依然,所谓春来草自青。或者说,只要我们在“清明”之中,“死”就成为杨柳,就会成为春色,就会成为秋千,就会成为风筝,就会成为踏青途中的欢声笑语。 为此,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时候的瓜和豆睡醒了,开始了它们新一轮的生命旅程,带着山水之清气和潮湿,带着日月之光辉和温暖,带着主人之期待和叮嘱,开始它们的旅行,走进农历,走进它们的缘分,走进它们的因果。 而充盈在天地间的灵魂又何尝不是如此。 大家把郊游认为是在扫墓之后乘机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显然表面化了。郊游的真正意义在《庄子》中。庄子认为,人不必执著于生,因为生若是一次远游,那么死就等同于归。 出游是惬意的,惬意可能让人流连忘返,但天黑下来了,所有的惬意都成了归意。路上行人欲断魂,正是因为我们在路上,出游的目的是让你体会那个“归”。 庄子说得好啊: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所以把活着看做是乐事,也就是把死去看做是乐事了。这是一种“归”。 视生若死,视死如生。这是庄子的安详和智慧。 孔子说得更彻底:朝闻道,夕死可矣。清明讲的就是这个“道”。在杨柳依依中,在草色青青中,在旧墓,在新坟,在山麓,在河滨,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倍速课时学练】八年级科学上册《4.1 电荷与电流》电路图课件 浙教版.ppt
- 【全程复习方略】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课堂探究+课堂训练)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 【全程复习方略】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课堂探究+课堂训练)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 【全程复习方略】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课堂探究+课堂训练)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 【全程复习方略】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课堂探究+课堂训练)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1课时 并集、交集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 【全程复习方略】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课堂探究+课堂训练)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2课时 补集及综合应用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 【全程复习方略】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课堂探究+课堂训练)1.2.1 函数的概念 第1课时 函数的概念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 【全程复习方略】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课堂探究+课堂训练)1.2.2 函数的表示法 第1课时 函数的表示法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 【全程复习方略】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课堂探究+课堂训练)1.2.1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1.2.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ppt
- 【全程复习方略】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课堂探究+课堂训练)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第1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1.ppt
- 【全程复习方略】(人教版 语文版通用)2013版高中语文 4.2.4 探究文本意蕴课件.ppt
- 【全程复习方略】(人教版 语文版通用)2013版高中语文 5.1.1 分析综合课件.ppt
- 【全程复习方略】(人教版 语文版通用)2013版高中语文 5.1.2 鉴赏评价课件.ppt
- 【全程复习方略】(人教版 语文版通用)2013版高中语文 5.1.3 探 究课件.ppt
- 【全程复习方略】(人教版 语文版通用)2013版高中语文 5.2 新闻(含访谈)课件.ppt
- 【全程复习方略】(广东版)2014年高中生物 2.6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ppt
- 【全程复习方略】(广东版)2014年高中生物 2.5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ppt
- 【全程复习方略】(人教版 语文版通用)2013版高中语文 4.2.3 欣赏作品形象课件.ppt
- 【全程复习方略】(新课标 浙江专用)2013版高中语文 1.3.1 考向一 实词、虚词课件.ppt
- 【全程复习方略】(新课标 浙江专用)2013版高中语文 1.4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