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鸟难飞( 二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笨鸟难飞( 二十).doc

笨鸟难飞( 二十)   “飞行跳蚤”风险高   法国人亨利?米格涅打小是个狂热的航空迷,1912年就开始自己试制飞机,可惜(或者说幸好)一战爆发后在军队中没能当上飞行员。战后他热情不减,接连研制了好几种小型飞机。1929年为了推销自己的HM.8单翼机,米格涅还特意编写和自费出版了一本书,向同好们介绍在家里如何自己动手拼装一架飞机、并从零起步学会驾驶。不过米格涅也觉得常规构造的飞机对普通人来说还是太难掌握了,于是就着手设计一种更为简化和易用的机型。   没过几年,外观有些怪异的HM.14单座双翼机出炉了。它的机身像一部三轮玩具车,在尾部竖起一片大大的垂直方向舵;两片主机翼的安装位置就明显地前后错开,构成串列式的布局;前翼和机头之间的支架上装有一台功率为22千瓦的卡登-福特活塞发动机及双叶螺旋桨。这架飞机的另类之处还在于没有常见的副翼和升降舵,座舱内也没有脚踏式的操纵机构。驾驶者前后推拉操纵杆,通过特制的传动系统调整整片前翼的角度和重心位置,以此完成俯仰动作,而左右摆动操纵杆则可通过方向舵改变前进方向,这样一来就简化了飞行操作。   HM.14的结构相当简单,所用到的也是常见的材料和部件,只需具备基本的手工技能,照着图纸和说明书不难把它搭建起来,还可按自己的需要配用不同的发动机并相应改动结构尺寸。1933年9月试飞成功后,米格涅四处宣扬这种被称为“飞行跳蚤”的新发明,包括驾机飞越海峡向英国人作展示。由于HM.14确实简便易用,很快就在业余飞行爱好者中掀起了一个DIY飞机的热潮,1936年还举办了首届“飞行跳蚤”国际挑战赛。然而HM.14的安全隐患也逐渐暴露出来,发生过一连串机毁人亡的事故。英法两国的航空管理部门经过风洞测试,认为HM.14特殊的气动结构和操控方式不利于飞行稳定,尤其是使用大功率发动机后在空中改变姿态时容易导致不可逆转的下坠,起降阶段也难以承受侧风的作用。尽管米格涅做过不少改进,但恶名难消,这股危险的“跳蚤热”到1939年还是被官方遏止了,只有少量后续改型保留下来。   小小“少年”起步难   二战结束后,个人自制飞机的苗头再度兴起。雷蒙德?斯提特斯是美国密歇根州一家飞行学校的机械师,当他听到同事们在谈论哪种机型是世界上最小的飞机时,就突发奇想要造出一架翼展和机身长度都在3.3米以内的“迷你机”来挑战这个极限。虽说遭到各种怀疑和嘲讽,斯提特斯仍决心要创造奇迹,利用空余时间查找资料、设计草图,同时寻找各种可用的材料和零部件。他搜罗到的有一台30千瓦的E-13C活塞发动机、BT-13教练机的尾轮、几个简单的航空仪表和只有接收功能的小型电台等,还专门定制了直径1.5米的双叶螺旋桨。   准备妥当后,斯提特斯花了3个月时间动手打造出自己的处女作――名为SA-1A“少年”(Junior)。这是一架袖珍型的下单翼飞机,采用后三点式固定起落架。机身由金属骨架搭成,机翼为木制,外形尺寸基本达到预先的设想,但紧挨着垂直尾翼的单人座舱就不到0.4米宽。由于内部空间狭小和重心平衡的需要,身材壮实的斯提特斯只好找来一位体重约55千克的小个飞行员驾机试飞,连降落伞都没法带。1948年11月24日,SA-1A首次升空,才飞起3米来高就落回跑道,撞坏了起落架和螺旋桨。为了提高性能,斯提特斯修复飞机时换上48千瓦的大陆发动机,但上升到10多米就无法控制要紧急迫降。接下来不得不增大方向舵面积并加长机身以改善操纵性,可这次也只飞了15分钟又以硬着陆告终。   斯提特斯把改进重点放在机翼上,又找到另一位经验丰富的退役飞行员担任试飞员。两人的合作总算让几乎摔残的“少年”满血复活,得以完成基本的飞行测试程序,拿到民用航空管理局颁发的试验性机型适航证。到1950年时,SA-1A已经多次参加航展表演。尽管只能平飞和绕圈,这架看上去跟游乐场玩具差不多的小不点还是迷住了不少观众,纷纷索要图纸也想自己复制一个。斯提特斯在“少年”身上花费了5500美元,他估计如果批量制造每架的成本可降至1600美元,很适合家庭用户自行组装和使用。   不过,侏儒般的体形严重限制了SA-1A的性能。虽然加大发动机功率后可承载体重77千克的乘员,但仍做不出灵活的动作,油料仅够用一个小时。1951年的一次飞行中,SA-1A遭遇强风在迫降时损毁,也显示它难以适应不良天气。次年斯提特斯还造出更小号的SA-2A“天空宝贝”(Sky Baby)双翼机,如愿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可为“世界最小飞机”,可同样缺乏实用性,累计只飞过25小时就成了博物馆的展品。斯提特斯后来转而研制常规轻型飞机,才算在市场上打开了销路。   虎头蛇尾的“微机”   曾在北美航空公司任职的工程师詹姆斯?伯迪也很看好DIY飞机的前景,就在1961年创办自己的飞机公司要有所作为。用几种中规中矩的产品试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