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史参考数据
王开府 92/9/5
序论 哲学与中国哲学史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萌芽
第二章 孔子哲学
第三章 墨子哲学
第四章 孟子哲学
第五章 老子哲学
第六章 庄子哲学
第七章 名家哲学
第八章 荀子哲学
第九章 法家与韩非哲学
第十章 战国至秦之发展
第十一章 汉代哲学
第十二章 魏晋玄学
第十三章 中国佛教哲学
第十四章 宋明理学
第十五章 清代哲学
序论 哲学与中国哲学史
1哲学是什么?
.1哲学之名义、起因、目的
.2哲学有什么用
2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1哲学与知识
「哲学之所以为哲学,就是要了解各种学问之相互关系,及其与人生之关系。……把各种学问,以种种方式之思维,加以关联起来,贯通起来,统整起来;或将其间可能有之冲突矛盾,加以销解。这种学问,可以说在各种学问之间,亦可说在各种学问之上,或各种学问之下。总之,……即名之为哲学。」(唐君毅《哲学概论》)
.2哲学与科学
.3哲学与信仰、宗教
3哲学的一般内容(参考吴康《哲学大纲》)
.1知识论(Theory of Knowledge or Epistemology)或方法论(Methodology)----关于知识问题
a.逻辑(Logic)----知识之形式原理
b.认识论(Epistemology)----知识之质料原理,论知识之内容,狭义的知识论
.2形而上学(Metaphysics)----关于宇宙问题
a.宇宙论(Cosmology)----探讨宇宙之起源等问题
宇宙、空间、时间、物质----自然哲学(Philosophy of Nature)
生命之起源及其性质----进化哲学(Philosophy of Evolution)
b.本体论(Ontology)----讨论宇宙构成之质料,即所谓实体(Reality)或存在(Being)的问题
.3人生哲学(Philosophy of Human Life)----关于人生问题
a.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讨论心灵之本质及其活动程序
灵魂问题、心灵与身体、意志自由
b.价值哲学(Axiology or Philosophy of Value)讨论人类行为之事实所表现之价值
知识价值----知识价值论(Theory of Value of Knowledge)
道德价值----道德哲学(Moral Philosophy)
审美价值----美学或美之哲学(Esthetics or Philosophy of the Beautiful)
宗教价值----宗教哲学(Philosophy of Religion)
c.社会哲学(Philosophy of Society or Social Philosophy)----讨论人群生活组织及其行为
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经济哲学(Philosophy of Economics)
历史哲学(Philosophy of History)、法律哲学(Philosophy of Law)
文化哲学(Philosophy of Culture)、教育哲学(Philosophy of Education)等
4中国哲学的特色
5中国哲学的范畴
天(道):天、道、元气、精气、五行、阴/阳、无极/太极、理/气、道/器、体/用、无/有、静/动、一/两、清/浊、神/形、心/物、常/变、性/命、健/顺……
人(道):人、天/人、心/性、性/情、中/和、理/欲、公/私、义/利、善/恶、名/实、仁/义、知/行、顿/渐、经/权、理/势、能/所、王/霸、末发/已发……
6哲学史的目的
7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方法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萌芽
1殷周之际的转变----周初的人文精神(徐)
周人的忧患意识----敬德、明德
周书.多方:「惟圣罔念作(则)狂,惟狂克(能)念作圣。」
周书.召诰:「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诗.大雅.文王:「天命靡常。」
2古代思想的分期(侯)
.1西周:学在官府
.2春秋:搢绅先生的儒学
.3战国:孔墨显学、对儒学的批判、百家争鸣。
3诗、书、易中的思想(劳)
.1诗经中的形上天(不重天的意愿性、主体性)
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2书经中的民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