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奥托和内燃机的发明.doc
奥托和内燃机的发明 人类的技术发明史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成功的发明都不是―蹴而就,一成功就达到尽善尽美的。瓦特自1769年取得第一项关于制造蒸汽机的专利后,仍不断研究与改进。直到1781-1784年制成双作用蒸汽机,才算基本完成了蒸汽机的发明。瓦特之后,蒸汽机又经过多次较大的改进,历时100多年,才使其日臻完善。 蒸汽机的改进,基本上是在不断发展的热力学理论的指导下,沿着提高蒸汽压强、多级分段膨胀和增加转速的方向进行的。第一次改进以1802年英国工程师特里维西克制成的“高压蒸汽机”为标志。他通过改进锅炉,使蒸汽压强从瓦特蒸汽机的0.8个大气压提高到3.5个大气压。第二次大改进是英国工程师沃尔夫于1816年制成的“复合式蒸汽机”,它比瓦特蒸汽机节省1/2燃料,机械效率 即转变为机械功的能量与消耗的总热能的比 达到7.5%。又经过第三、第四、第五次……大改进,到20世纪初,蒸汽压强已达20个大气压,机械效率提高到23%,功率超过2400马力。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内燃机和汽轮机迅速发展起来,蒸汽机才逐渐被取代。 在蒸汽机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历程中,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蒸汽机的“天然”不足:蒸汽机必须有锅炉,体积庞大、笨重,机动性很差;热能要通过蒸汽介质再转化成机械功,效率很低……这些缺点都与燃料必须在汽缸外部燃烧――“外燃”有关。所以,早就有人开始研究把“外燃”改为“内燃”――把锅炉和气缸合而为一,省掉蒸汽介质,让燃气燃烧膨胀的高压气体直接推动活塞做功――这就是内燃机。 1860年前后,有关内燃机的发明设想很多,但大都未能解决实用性的问题。这是因为当时对内燃机工作原理的研究很少,缺乏理论指导;另外,当时也缺少能在气缸内迅速燃烧的燃料。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公布了他的内燃机理论。提出了提高效率和经济性能的条件:点火前要升压,燃烧后要迅速膨胀到最大膨胀比……他还提出了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流程:活塞下移,进燃气,活塞上移,压缩燃气;点火,燃气迅速燃烧膨胀,推动活塞下移做功;活塞上移排出废气。这是德罗夏对内燃机理论做出的贡献,可惜他没有制造出内燃机。 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是德国人奥托于1876年根据德罗夏的原理制造出来的,因此通常把内燃机的发明归功于奥托。 奥托 Otto,Nikolaus August 1832.6.10-1891.1.26 是德国工程师。1861年,他制成了第一台煤气内燃机。3午后与兰根合作研制成改进发动机,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876年奥托制成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这是第一台可以替代蒸汽机的实用内燃机。奥托内燃机结构小巧紧凑,性能稳定可靠,转速为80~150转/分,机械效率为12%~14%,重量功率比为200千克/马力。奥托内燃机通常用汽油做燃料,故也称为汽油机。1859年,美国打出了第一口油井。从此,石油工业很快发展起来,汽油和柴油逐渐成为普通商品,并成为内燃机发展的物质基础。奥托内燃机诞生以后,在17年中共制造、销售出5万多台。 内燃机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技术发明史。1885年,德国人戴姆勒按奥托机原理研制出定容内燃机,利用他发明的表面汽化器形成的汽油雾为燃料,转速可达800转/分,压缩比达3:1。次年,德国人本茨 K.Benz 又发明了混合器和电点火装置,使汽油机更臻完善。到了20世纪,为适应汽车工业和飞机工业的需要,内燃机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最初20年的发展课题是提高功率和降低重量功率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转速、增加缸数。这一阶段内燃机的转速已达到1500转/分,由此提出的点火、起动、汽化及冷却等技术问题也逐一得到基本解决。“多缸制”是降低重量功率比的主要技术措施。先后出现的4缸、8缸直线型,V型排列及12缸、16缸V型排列;使重量功率比逐步降低到4千克/马力,达到了飞机实用水平。法国人塞甘设计的星形排列风冷飞机发动机,至1920年其重量功率比达到1千克/马力。 20世纪30~50年代的主要研究课题是解决内燃机的“爆震障”难题,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比。压缩比是吸人气缸的混合气与压缩后混合气的体积之比,这个参数影响着内燃机的功率及机械效率。然而,当压缩比提高到4:1左右时,由压缩产生的高温使混合气无需点火就会发生剧烈的爆燃。爆燃时发动机产生剧烈冲击,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转并损坏发动机。“爆震障”难题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米格雷和鲍义德解决的。他们在汽油中掺入少许四乙基铅,以干扰氧和汽油分子的化合过程,从而使压缩比从4:1提高到8:1,使辛烷值 也称抗爆值,评定内燃机气缸中?昆合气抗爆震性能的指标 在1920-1950年间从55提高到85,大大提高了汽油机的功率和效率。 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个研究课题是在汽油机上加装增压器。飞机在高空飞行时由于空气稀薄而供氧不足,严重阻碍了飞机的发展。20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境内医疗器械变更注册申报资料电子目录(参考) .pdf VIP
- 结核分枝杆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治专家共识.pptx
- 中纤板电器基础详解.ppt VIP
- 社交礼仪——饮茶礼仪(课件-PPT).pptx VIP
- 基础护理学说课-姜丽.ppt VIP
- 河南诗词大赛题库及答案2024.doc VIP
- 2024年新版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附最新案例】(77页).pptx VIP
- NB/T 35054-2015_水电工程过鱼设施设计规范.pdf
- (完整版)无菌医疗器械耗材生产企业体系文件 质量手册模板.pdf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湘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