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酮类多药耐药相关蛋白抑制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doc
黄酮类多药耐药相关蛋白抑制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摘要] 该文应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ex analysis, CoMSIA)对29个黄酮类成分的结构与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MRP)MRP1和MRP2的抑制活性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u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研究。通过考查不同分子力场组合对CoMSIA建模的影响,获得了对MRP1和MRP2抑制活性起重要作用的分子力场,构建了最优QSAR模型,并探讨了黄酮类多药耐药相关蛋白抑制剂的结构修饰方法。研究结果不仅可为新药研发提供指导,也有助于部分探讨MRP1和MRP2的受体结构和含黄酮类中药的协同作用机制。
[关键词]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黄酮类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
[收稿日期] 2013-07-3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通信作者] *张燕玲,副研究员,Tel:(010E-mail:collean_zhang@163.com
[作者简介] 乔连生,E-mail:2284607267@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MDR的原因很多,其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MRP)介导的药物外排是MDR的重要原因之一。MRP主要包括9个成员,分别为MRP1~9。其中MRP1和MRP2能转运与葡萄糖醛酸、谷胱甘肽、硫酸盐以及其他有机阴离子相结合形成的共轭化合物而引起MDR[1]。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研究表明其对MRP1和MRP2具有抑制作用,可能开发成为MDR调节剂,但目前对于黄酮类化合物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尚不完全明确[2-3]。
文献[4]测得了黄酮类化合物对MRP1和MRP2的抑制指数,利用2D-QSAR的方法建立了黄酮类化合物活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但其并未充分考虑化合物的三维结构特征以及与受体结合的影响。3D-QSAR不仅有助于获得药效的基团模型,还有助于推演“假想”的受体模型,指导合理药物设计[5]。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ex analysis, CoMSIA)是较为成功且广为应用的3D-QSAR分析方法,其可以分析药物分子的立体场、静电场、疏水场、氢键给体场和氢键受体场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6]。因此,本研究采用CoMSIA方法分析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探讨MRP1与MRP2受体的结构特征及黄酮类化合物抑制其活性的作用机制,为黄酮类多药耐药调节剂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化合物活性数据及构象优化 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数据来源于文献[4],其结构母核见图1,其二维结构及抑制活性数值见表1,其中实测值为25 μmol·L-1下黄酮类化合物的抑制百分数。采用SYBYL软件构建分子的三维结构,使用Tripos标准力场进行初步能量优化,负载Gasteiger-Huckel电荷,最大迭代次数设置为1 000次,并利用系统搜寻法获得分子的最低能量构象,其他参数均采用系统的默认值。
图1 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Fig.1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s
1.2 分子叠合 将文献[4]中的29个黄酮类化合物随机挑选20个化合物作为训练集,其余9个化合物为测试集(表1中标记为星号的化合物),按照其公共骨架进行叠合,模板分子选择结构最简单的黄酮分子17,分子叠合结果见图2,3。
1.3 CoMSIA分析 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 PLS)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抑制指数和5种力
表1 MRP1和MRP2抑制剂的活性值和预测结果
Table 1 The activity values and prediction of MRP1 and MRP2 inhibitor
续表1
续表1
注:*化合物为测试集化合物。
图2 公共骨架
Fig.2 Public skeleton
图3 分子叠合结果
Fig.3 Molecular alignment results
场指标进行回归。为了发现最佳的力场组合方式,推测受体的结构及其与配体的结合方式,本文同时采用不同力场组合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据通信技术 子网掩码、子网划分、网关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ppt VIP
- 柑橘新品种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共字).doc VIP
- 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范式实施策略.docx
- 美甲店的前景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班主任计划和总结及班主任手册.doc VIP
- T_CFIAS 3040—2025(混合型饲料添加剂25-羟基胆钙化醇(25-羟基维生素D3)).pdf
- 医疗器械(耗材)项目投标服务实施方案(技术方案).pdf VIP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24).docx VIP
- 西门子保护说明书7SJ686用户手册.pdf VIP
- 5.1.3.1生物圈(第一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