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 第二课 克己复礼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曾经留下了尧舜相禅,人民在“圣王”统治之下沐浴德治教化的美好传说。虽然这一时期的历史今天无稽可考,但是,这一时期的礼乐政教与民俗,为中国古代文化之“礼乐文化”奠定了基础。后来周公正是顺承了这一传统,进一步“制礼作乐”,一方面为社会生活确立典章制度,另一方面为日常行为制定了基本规范,从而使中华文化沿着“人文化成”的道路大大前进了一步。春秋时期,历史上出现一个礼崩乐坏、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兄弟阋于墙的时代,周公的一套礼乐制度由于并不为贵族集团所遵守,就只能徒具其表而缺乏实质内容,难以真正体现礼乐文化的作用和价值。孔子为了实现安顺和乐的社会理想,注重从人伦关系出发,力图恢复社会正常的礼乐规范与伦常秩序。为此,孔子十分注重维护君主的权威,鲜明地突出了君主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对居上者提出了“恭、宽、信、敏、惠”(即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用人不器”等德性上的要求。与此同时,孔子也对处于与居上者相对关系的居下者的德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事君以忠”“事君,能致其身”等。此外,孔子还提出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悌)”“夫和妻顺”“朋友忠信”等立身处世原则。孔子提出的这些立身处世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1.字音字形
(1)八佾(yì)舞于庭
(2)觚(ū)不觚
(3)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
(4)三年之丧(sān)
(5)钻(zuān)燧改火
(6)期(jī)可已矣
(7)旧谷既没(mò),新谷既升
(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xiǎn)矣
2.重要词语
(1)克己复礼为仁:克,约束;复,回归,恢复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赞许
(3)请问其目: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
(4)郁郁乎文哉:文采丰富的样子
(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
(6)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空缺,指留着不表示意见或不作处理
(7)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信,诚然、果真;虽,即使;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孝,孝顺父母;弟,敬爱兄长;鲜,少
(9)曾是以为孝乎:曾,乃、竟然;是,这
(10)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太,甚
(11)期可已矣:期,时间周而复始,一周年;已,结束
(12)食旨不甘:美味,滋味甘美的食物
3.通假字
(1)周监于二代:通“鉴”,借鉴
(2)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通“稀”,少
(3)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通“措”,放置
4.“而”字的用法
(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2)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3)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连接修饰语和谓语中心语
(4)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6)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5.词类活用
(1)觚不觚:名词活用作动词,像觚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词活用作动词,行君道,行臣道,行父道,行子道
6.特殊句式
(1)甚矣吾衰也:主谓倒装
(2)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主谓倒装
(3)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宾语前置
(4)有是哉,子之迂也:主谓倒装
(5)野哉,由也:主谓倒装
(6)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7)曾是以为孝乎:介词宾语前置
7.文化常识
(1)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2)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在不同场合对仁作过不同解释。主要的解释有“克己复礼为仁”“爱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主张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3)庶人:平民百姓。
(4)名:名称,名义,名分,此处应指周代礼乐制度的名称。
(5)孝:孝敬父母。
(6)弟:通“悌”,敬爱兄长。
8.成语积累
(1)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克,克制。
(2)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3)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4)犯上作乱: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9.名句积累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3)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5)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语段赏析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赏析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就是仁。一旦约束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 第一课 为政以德.doc
-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 第七课 求诸己.doc
-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 第九课 出辞气远鄙倍.doc
-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 第八课 周而不比.doc
-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 第六课 君子之风.doc
-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 第三课 待价而沽.doc
-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 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doc
-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 第十五课 敬鬼神而远之.doc
-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 第十课 学以致其道.doc
-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 第十三课 沂水春风.doc
-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 第四课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