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美画家钱培琛的官司.doc
旅美画家钱培琛的官司
美国梦
1989年除夕夜,上海画家夏葆元在纽约布鲁克林区见到了老友钱培琛。“我被同在美国留学的上海画家邀去一起过年,钱培琛当时也在。我之前听说过他在街上给人画肖像,便问他最近生意怎样。钱培琛跟我说,他最近不去街上画了,有一个画廊找他复制一些名家的油画,我听了觉得很好、很羡慕。”
那天的情景夏葆元仍记忆犹新。他告诉本刊记者,那晚,他和其他人分摊了聚会费用,每人140美元。凌晨时候离开了那里,因为要去上班,这是他到纽约找到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当时纽约还下着雪,凌晨时分我站在布鲁克林车站等车,准备去曼哈顿的一家犹太人的设计公司上班。车站很脏,老鼠跑来跑去,突然刮来一阵风,把地上的垃圾卷了起来,当时我觉得很难过。钱培琛能找到这样的工作,不用在外面跑,每个月画几幅画就能挣到钱真幸福。”
夏葆元1988年到美国,他说,这时钱培琛已经在这里待了8年。钱培琛是“文革”后最早赴美的上海画家之一,这些人里大多数都有一些海外关系。钱培琛的父母在解放前去了台湾,他赴美事宜就是父母帮他联系的。赴美前夕,他的好友徐思基曾去给他送行,即便去美国意味着和家人长久分离,但在那个年代着实令人羡慕。徐思基告诉本刊记者:“即使国外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好,但至少和当时国内的气氛是不同的。我问了从国外回来的人,国外很苦,但有‘五七干校’那时候苦吗?既然没有,那怕什么?”徐思基也曾申请去美国留学,但未能如愿,80年代末通过在日本留学的一个学生介绍,他获得了去日本留学的机会。艺术家在上世纪80年代出国形成一种风潮,夏葆元在出国前已经是上海交大的美术老师,问他为什么要出国?他说:“因为别人都出去了,你不出去脸上没有面子。”
刚到美国时,钱培琛在纽约一所名为“艺术学生联盟”的艺术学校学习。这是一所学制松散、没有年龄限制、没有入学考试的学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艺术课程,学校不提供学分和学位证书。包括钱培琛在内的很多中国人都会选择这样的赴美路径,因为它学费低廉,在学校注册成功后,就可以获得F1留学生签证。
艺术家们奔赴美国原本是为了追逐艺术,但去了才发现美国梦没那么美好。钱培琛刚去美国时与徐思基联系比较多,徐思基说:“他有时候会写信回来,说自己开了哪些展览,有时候还会把介绍展览的明信片寄过来。”钱培琛还曾邀请在上海的朋友沈天万参加他组织的一个画展,沈天万托人把画捎到美国,还获了一个一等奖。在国内的朋友看来,钱培琛在美国发展得不错。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顺利,一位旅美画家告诉本刊记者,美国的画廊多如牛毛,钱培琛和艾未未一同开过的一次画展,是在唐人街的一个小画廊里,根本算不上什么成就。直至90年代初,据这位画家所知,在纽约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画廊也仅有一家。策展人王南溟向本刊记者分析,由于当时信息闭塞,这些最早出国留学的艺术家既不了解美国的艺术发展水平,也不了解那里艺术界的运作方式。“他们所了解的还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印象派艺术风格,比较熟悉的就是莫奈、毕加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艺术发展他们一无所知,去了美国肯定是不被认可的。”
怀揣梦想的画家们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在“艺术学生联盟”上学有一个好处是,每天只需去学校签个到,之后便可自由活动。很多中国画家为了生存,签到后转去华盛顿广场附近的西四街,在街头给人画像维持生计。夏葆元说:“中国艺术家很快就把那条街占领了,一个是因为画得好,再一个是因为勤快,外国画家都是坐着喝咖啡等人过来,中国画家会走出去拉活儿,甚至能走出一个街区去。”
国内的朋友之后逐渐失去了钱培琛的消息,徐思基还曾向从美国回来的画家打听钱培琛的情况,很多人都说许久没有见过他了,因此徐思基猜测,钱培琛在美国可能过得不太好。1989年夏葆元见到钱培琛时,钱培琛已经快50岁了。“在街头画画并不轻松,有时会到凌晨三四点才能收摊,对他来说,找到一个画廊能固定地画画显然很不错。”
夏葆元说,为了能长久地留在美国,钱培琛在“艺术学生联盟”待了很多年。由于一直没能获得绿卡,他的妻女无法来美国和他团聚,这令他很着急。夏葆元说,钱培琛曾有一次给朋友打电话,高兴地说,他托一个律师终于办好了绿卡,“说着说着竟然哭了。但没过多久发现那个律师是个骗子,绿卡是假的,可想而知对他的打击很大”。幸运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政府向部分中国人放宽了发放绿卡的条件,钱培琛、夏葆元全都获得了长期居留美国的身份,他们在体检诊所相遇。“我发现钱培琛的牙都掉光了,我觉得这和他的精神状态有关系,一定是心情不好。” 钱培琛 在美国搞艺术
钱培琛祖籍浙江舟山。解放前,他父母离开几个孩子逃到了台湾,当时12岁的钱培琛是家中老大,他和几个弟妹由奶奶一起抚养。稍大后钱培琛投靠了在上海的姑姑,之后考上了师范大学的数学系,毕业后在虹口区鲁迅中学当数学老师。徐思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