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爱“小灰”.doc
最爱“小灰”
一些初涉户外的朋友经常会问我,户外装备什么最好?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最好”算是个相对概念,若在绝对标准下,还能较出个一二,而户外运动条件是难以绝对化的,要看太多的相对条件。比如高海拔登山没有一件高山羽绒服你就只能在大本营洗涤心灵,而阿尔卑斯式攀登低海拔山峰,就是你温暖的负担;比如彪悍体型的男士适合美洲某些品牌的大肩膀,矫健的型人更爱一些欧洲品牌的修身塑型;还有更多的条件,比如成本预算,比如色彩风格,比如等等。在这个产品同质化的时代,说出个最好,的确是很难的,选择属于自己的户外装备,也不仅仅是“最好”就能解决问题,合适更好。我没有庞大的装备库,往往是在出行前,根据出行情况而开始准备,每次采买组合也都是浩大的工程,既因体弱人微而求功能至上,又求搭配和谐之美,所以往往头痛。我不是装备控,也不是运动专家。因为所好项目庞杂,多年来,薄厚贵贱的装备也攒下了好几箱。有的禁看不禁用,有的送人,有的淘汰,却总有那么几件一直陪着我,其中一件普普通通的奥索卡650PF灰色短款羽绒服,不高端也不昂贵,不艳丽也不炫目,款式甚至略显简单,功能也稍嫌基本,但是它总会在整理装备时第一个入列。就算后来有了大克重的攀登款,有了技术的超轻款,我开始犹豫抉择,放进去扔出来最后也会选择它,它就是坚强又温暖的“小灰”。
作为一个逻辑性不强的人,选装备的时候要靠想象力。想象出自己在出行过程中的几个片段,再根据场景进行准备,其中又有无数的合并同类项,而我发现“小灰”被合并的机会很多。
冬季旅行,温暖轻松。冬天出门是最麻烦的,舟车劳顿,随身携带的东西又庞杂繁重,所以小灰一直是首选,轻便可打包,放在随身行李中也不占地方,随穿随用,在飞机上还能做腰靠,有拉索的兜是在周转奔波最好的保障,多少人的东西从兜里滑出去而遗失,户外装备的很多基本设计让普通的旅行少了后顾之忧。
登山营地,随心所意。如果去登山,我在营地的装备很麻烦,帐篷里面的温度很低,出了帐篷门往往风大,天气变化还快,还要进行各种或轻或重的体力活,一不小心就会受风生病,小灰的优势又得以发挥,冷热随意添减内层外层,帐篷内外串门聊天,最难忘的是有它陪我可以在营地晚上看星河。
攀登冲顶,有备无患。攀登过程中,向导总是说无论天气如何包里面要有一件羽绒服,有时用不上,但关键时刻却能救命。这件羽绒服救了我好几次,在玉珠峰的暴风雪中,半个小时的凹处躲避像是有好几年那么长,感谢小灰保护了我,当然更感谢当时的同伴康华,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及时下撤,并一路撤到格尔木,才躲过几年不遇的风暴,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最近一次登山是在年初,参加李宗利和迪里夏提办的阿尔卑斯式攀登培训班,最后两天以阿尔卑斯的方式完成四姑娘山双桥沟海拔5320米尖子山攀登。我们的营地设在海拔4700米,凌晨3点多,暗夜的雪山在我们整理装备的悉悉索索、硬装备的磕磕碰碰中醒来。4点开始冲顶,一路都是冰岩混合的陡坡,我的中层选择了薄抓绒加超轻套头款羽绒服,外层弹力款冲锋衣,“小灰”在最外面终极保护,陡坡又长又陡,大家的头灯划出了不规则的之字型。天大亮时,我们到达了休息点开始结组,后面的大岩石并沿线路更具挑战,有的地方达到了5.7或5.8的难度,对于初次尝试的我既新鲜又刺激。
我在第一组,上升很快,不过攀登区域落石多,影响了后面攀登组的进度,也为后来的攀登埋下潜在的压力。大约10点,到了冰雪路线,抬头看见几个连着的冰坡扑面而来,有的区域更应该叫冰壁,要打镐上升,所幸暴露感不强,我们组两位学员的教练是迪里夏提,他最以效率著称,风险评估准确,判断行动迅速,他的老师——CMDI的Olivier评价他的攀登思维是“westen mind”。我在他的鼓励下,逾越了极限,用自己不能想象的速度到达平移点,当时是11点,因为之前等待的影响,后面的攀登组离我们较远,我们在小平台等了近一个小时。山顶风冽,小灰的面料虽薄也防风甚好,裹个严实看看山景,吃着迪里夏提带来的速食手抓饭,听着他的笑话,登山的快乐与美好就是这么原始简单。冲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1点,下撤也异常艰辛,教练选择了多段的交互下降,因为有组员身体不适,操作更加复杂,让等待的时间更多更长,所幸有小灰避免了等待中的失温。到达山脚下已经夜晚,在一路冰岩陡坡行走到营地,十几个小时的攀登让人精疲力竭,初尝阿尔卑斯式攀登又让人兴奋不已,这样的攀登更有乐趣也更具挑战,对于个人对于攀登的理解要求更多,就像是装备的选择,不是最好,要最合适。阿式攀登讲的是评估与效率,体力最好没有准确的风险评估也会遇险,技术最好没有高效的操作也会影响,这也就是阿式攀登的乐趣。
我们都在追求最好,技术体力都难实现的时候,装备的“最好”就显得简单;而追求最好,有时是信息太大难于抉择,所幸来个有备无患。有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酒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