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第二节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

培训课件-第二节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操 作 步 骤 正常脉搏测30秒 脉搏短绌测1分钟 两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率 护士的示指、中指、无名指放于测量脉搏的部位上 注意事项 不可用拇指诊脉 为偏瘫病人诊脉,应选择肢体健侧 如脉搏细弱而触摸不清,可用听诊器测心率1min 三、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收缩压: —心脏收缩时,血液射入主动脉,动脉壁 所受的压力 舒张压: —心脏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动脉壁所受的压力 脉压差: ——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 血压定义 正常血压: 收缩压 90~139mmHg 舒张压 60~89mmHg 脉压差 30~40mmHg 生理变化 年龄性别 昼夜睡眠 正常血压及生理性变化 环境 部位 其他:紧张、疼痛、吸烟等 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和(或) 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 收缩压 90mmHg,舒张压 60mmHg 脉压差增大或降低 异常血压 异常血压的护理 心理护理 测量时,护士要镇定,给予病人合理的解释 血压高的病人嘱病人卧床休息,遵医嘱给药 血压过低的病人,予以平卧位,并紧急处理 健康教育 汞柱式血压计 表式血压计 电子血压计 血压计种类 血压计构造 输气球及调节空气压力的阀门 袖带 测压计 汞柱式 表式 电子血压计 自动血压计监测器 用物准备 病人准备 体位舒适 情绪稳定 测量血压的方法 血压的测量 示教测量血压的方法: 注意事项 观察病人血压要四定: 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偏瘫、手术者,选择健侧肢体 排除外因: -袖带过宽、过紧-偏低; -过窄、过松-偏高 听不清、异常,重测,需将驱尽袖带气体,汞柱降至“0”点,稍等片刻测量,取最低值 四、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的定义 正常成人: 12~18次/分 生理变化: 年龄 性别 活动 情绪 正常呼吸 呼吸增快:成人呼吸 24次/分 高热、缺氧病人 呼吸缓慢:成人呼吸 10次/分 呼吸中枢抑制者:颅脑疾病、安眠药 中毒 频率异常 潮式呼吸(陈-施呼吸): ——周期性的呼吸异常 ,呼吸由浅慢逐渐加快加深,达高潮后,又逐渐变浅变慢,暂停数秒之后,又出现上述状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 间断呼吸 比奥呼吸 : ——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周而复始。见于颅内病变、呼吸中枢衰竭的病人 频率异常 深度异常 深度呼吸(库氏呼吸):深长而规律的呼吸 -尿毒症 -糖尿病 浮浅性呼吸: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 -濒死病人 蝉鸣样呼吸:吸气时有一种高音调的音响,因声带附近有异物,空气进入发生困难所致 -见于喉头水肿、痉挛、喉头异物 鼾声呼吸:气管或支气管有较多的分泌物蓄积,使呼吸时发出粗糙的鼾声 -见于深昏迷病人 音响异常 异常呼吸的护理 心理护理 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根据病人的病情安置合适的体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按医嘱给药,或给予氧气或人工呼吸机 健康教育 用物准备 :手表 、体温单、笔 病人准备 : 体位舒适 情绪稳定 自然呼吸状态 呼吸测量 测量呼吸要点 为病人测量脉搏后,护士的手仍保持诊脉位置 观察病人胸廓的起伏,测30s 呼吸不规则测1min 病人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观察棉花纤维被吹动的次数,计时1min 思考题 1、何谓生命体征? 2、T、P、R、Bp的正常值。 3、测量体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测量血压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5、血压可以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6、如何做好发热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生命体征的 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 定义: ——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一、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体 温 定义: ——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等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的结果。 体温的产生: 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 正常体温 部位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口温 37.0℃ (36.3~37.2) 肛温 37.5℃ 腋温 36.7℃ (36.5~37.7) (36.0~37.0) 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昼夜:2~6时最低,14~20时最高 年龄: 婴幼儿>成年>老年 性别:女性>男性。女性排卵后>排卵前 运动、进食后体温升高 其他:环境、情绪 发热: ——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异常体温 低热 37.3~38.0 ℃ 中等热 38.1~39.0 ℃ 高热 39.1~41.0 ℃ 超高热 41 ℃ 发热程度的判断 发热过程及症状 ②高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