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教案素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学 总论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以及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学科。 ●相关概念∶ 1、中药∶中华民族传统药物的总称。即按照中医药理论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 2、生药∶即生品药材。 3、生药学∶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等知识研究生药的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 4、天然药物∶指来源于自然界,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的药物。 5、本草∶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 授课内容 1.中药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及特征。(10分钟) 2.中药的起源和发展。(10分) 3.历代有代表性本草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量及贡献等。(20分钟) 4.中药的产地(20分钟) 5.中药的采集(2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 重点难点 1.中药的来源、特征、概念。 2.历代有代表性本草著作的药学成就。 3.地药材的含义,如何发展道地药材。 4.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1.掌握中药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 2.掌握各个时期本草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著作。 3.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4.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了解国家中药GAP发展计划及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5.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笫一章中药学发展概况 1、东汉《神农本草经》。作者不详,载药365种。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奠定了中药学基础,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本草专著。 2、南朝齐梁时期《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载药730种。整理、订正《神农本草经》 365种药物,并增补《名医别录》365种药物,标志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 3、唐代《新修本草》。由苏敬等主持编纂,载药844种。总结了唐以前的药学成就,为我 国最早的一部官修本草。 笫一章中药学发展概况 4、宋代《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唐慎微,载药1746种。总结了宋以前药学成就,为最早的一部综合本草。本书保存了大 量药学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文献价值。 5、明代《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总结了明 以前的药学成就,其药物分类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方法,其 内容广博,被后世誉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 6、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总结了我国16~18世纪本草学的新成就补充了《本草纲目》的不足,纠正了《本草纲目》的某些错误。收载了大量民间药 物和民间验方。 笫二章中药的采制 1、道地药材概念 2、炮制目的 ①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烈性或副作用。 ②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③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④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⑤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 使药物纯净,利于称量正确和服用。 3、附子、半夏、大黄、延胡索、地黄、何首乌、巴豆、麻黄、磁石、朱砂、甘草、桑螵蛸炮制目的。 笫三章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五味 1、药物四气的含义及确定依据。 含义∶药物四气,又称四性,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确定依据∶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2、药物五味含义及确定依据 含义∶五味,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确定依据∶基于口尝,定于临床。 3、药物五味的作用 辛∶能散,能行。即有解表散邪、行气行血的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有补益、调和、缓急的作用。 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苦∶能燥,能泄。即有燥湿、通泄、降泄、清泄的作用。 咸∶能软,能下。即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 此外,涩∶与酸味作用相似;淡∶能渗,能利,即有渗湿利水作用。 二、归经 1、含义∶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 2、意义∶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疗效,起到执简驭繁作用。 3、学习注意点∶ ①勿将中医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混为一谈。 ②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三、升降浮沉 1、含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向。 2、意义∶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3、药物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的相关性∶药性温热,药味辛甘的药物大多主升浮;药性寒凉,药味酸苦咸涩者大多主沉降。 4、药物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相关性∶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主升浮;种子、果实、根茎、矿物、贝壳等质重的药物主沉降。 5、药物升降浮沉与炮制的相关性∶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四、功效 1、含义∶功效,又称功能,即药物对病体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2、确定依据∶中药的功效大多是直接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并经归纳概括而成。 3、影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