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介入现实的不同视角.doc
介入现实的不同视角
摘 要:抗战期间,巴金与靳以都将途径梧州的经历写成了散文。巴金既控诉了敌人的残暴,同时在细腻、冷静的观察中,充分融入了个人的人生体验。靳以则强化了散文作为战时宣传利器的功能,作品具有强烈的鼓动性与纪实性。从中,可以窥见二人抗战作品的不同取向。
关键词:巴金 靳以 散文 “梧州叙事” 抗战 体验
一
巴金与靳以因为是文坛密友之故,常被相提并论,但是一直存在将二人的创作风格做截然对立区分的误区。比如有论者这样将巴金与靳以进行比较:“巴金热烈,常常发出激越的吐诉,而靳以则偏于冷静,更宜于娓娓地倾谈。这后一种个性形之于文字,则是那一派优雅恬澹。”进而这样概述靳以的小说风格:“这是一个平凡的小说家。……他的形象世界没有恶的极致,也没有善的极致,却有契诃夫式的柔和的忧郁。这种美学风格无疑反映着作者对生活的理解――理解也那么平凡。”{1}还有论者曾这样将靳以与巴金的散文进行对比:“如果说,巴金散文在暗夜里呼号光明,热切焦灼;那么,靳以散文可以说是像暗夜里漂浮着的萤火,细腻婉转,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采。……即使是他经常采用的书简体抒情方式,也尽量避免直抒,往往把抒情带入叙述和描写之中,显得较为细致真切。”{2}
所以,长期以来靳以就是以一种写作风格较为平和、冷静的面目,在文学史中出现的。实际上,靳以非但远离“平凡”,他与“冷静”“优雅恬澹”“柔和的忧郁”亦不搭界,而是常表现出不逊于巴金的极端化倾向。将一切推向极致的夸张痛苦、悲观的倾向,以及以毁灭一切的手段作为对人类原罪的天启式惩治,都可视为靳以极端化写作的突出表现。此外,靳以强烈的个人情绪化宣泄特征,无论在小说和散文中,都体现得十分明显,这与“尽量避免直抒”的论断,亦相去甚远。
抗战开始后,巴金、靳以离开上海,走向颠沛流离的路途。关于战时漂泊历程,二人都留下了大量的散文予以记叙。有意味的是,他们都路经梧州,并写下了散文。在时间相近的“梧州叙事”中,庶几可以看到二人不同的创作取向。
巴金的《在梧州――旅途杂记之一》(初载1939年4月20日《民族公论》第2卷第2期),书写了自己在梧州所经历的种种坎坷以及日机轰炸的场景,不过全文的叙事风格纡徐平缓,并有许多言近而旨远的意味。
“我”在战时的梧州处处碰壁,找旅馆、买船票皆不顺利。但是,全文重心似不在此,而是在一种喧嚣扰攘的环境之中,对周边的人事进行了细腻入微的观察,并融入了别有会心的生命体验。
首先是对于战争不同态度的细腻描写。面对敌机的轰炸,多数人都选择了匆忙避难。“人群像决了堤后的水,带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冲过低湿的地方,淹没了一切。我的眼前全是人头,他们像汹涌的波涛滚滚地顺着飓风奔腾过去。人挤着,人跑着,做出种种惊惶的样子……”而“我”,则在找防空洞时显得颇有余裕,比如还有兴致观察周边的环境:“这是土山,颜色黄得可爱,松松的土仿佛是脚垫。”而此后,“我”再次面对轰炸,也是表现得很从容,比如旅馆主人来催促躲避时,“我很舒适地躺在一把竹椅上”。轰炸后,“我们四个人看见旅馆主人回去,也从容地走回旅馆。我们依旧安然无恙。”通过对比多数人躲轰炸的忙乱不堪,“我”的态度隐含着对残暴敌人的蔑视。一位服装入时的年轻女子,与“我”的态度相映成趣。她对催促她进防空洞的人说:“我不怕,你那么胆小。”而听见投弹声后,她“用手在胸前划起十字来”。此后,“我看见那个年轻女人在洞口跟人讲话,脸兴奋地红着,身上有几处黄土,不曾拍掉”。通过种种细节,把一个在民族危难中,具有大无畏精神及博爱情怀的淡定女性形象刻画出来。
其次是对战时人情的真切体验。一位戴钢盔的军人,因找不到旅馆而想与“我”同住,“我”也将其视为朋友。可是后来,当“我”与其他人为买不到船票而焦急时,此人却“居然挤上船走了”。当“我”终于拿到船票的时候,与一位暂时拿不到票的记者朋友告别,他也替“我”高兴。“我应该感谢他:他在这里已经给我帮了不少的忙了。而且他自己也还陷在‘要走走不动’的境地中!”而一位想要靠给我们雇小船挤上轮渡挣钱的张老板,“知道我买了票子,却不说一句话”。这里,没有任何多余的语言,却使战火纷飞中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尽收笔端。
文中还看似不经意地透露:“年长的友人决定提早去桂林的日期,他预备在那里编印刊物。我也有这样的计划。”就在颠沛流离中,巴金与靳以一直在编辑《文丛》,以血火编织的文字激励着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这种爱国精神、工作态度如此令人动容――“想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中,人们连逃命都来不及,而靳以和巴金这些手无寸铁也无金钱的文人们却带着稿子、带着校样、带着刊物的纸型在日机的狂轰乱炸中排版、印刷、邮寄,这要付出多大的心血,又需要怎样的‘定力’啊!”{3}知识分子矢志不渝的岗位意识,于焉可见。
总之,巴金的这篇散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乡愁,是一种缓慢的出走.doc
- 乡村密码的城市显影.doc
- 乡村往事(外一题).doc
- 乡村生活(组诗).doc
- 乡村的诗意与浪漫.doc
- 乡村,是乡愁的巢.doc
- 乡贤在否,文脉谁续?.doc
- 乡间书(外二篇).doc
- 书与咖啡:一个人的社交.doc
- 书业O2O大有可为.doc
- 注册验船师高频真题题库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高频题库带解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试必备资料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精选题库带分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前冲刺必刷题附答案2025.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检测)(原卷版) .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